采用博厚新材料高速鋼粉末,粉末冶金刀具抗崩刃性能突出。這一特性源于材料的優良韌性與微觀結構:粉末中添加 5%-6% 的鈷元素,形成固溶強化相,使材料的沖擊韌性達到 30J/cm2,比普通高速鋼提高 40%;同時,通過控制燒結溫度與冷卻速率,使碳化物顆粒尺寸細化至 1-3μm,均勻分布在基體中,避免了粗大碳化物導致的脆性斷裂。在切削合金結構鋼(如 40CrNiMoA)的測試中,該粉末制成的刀具在承受 1500N 沖擊載荷時仍未崩刃,而傳統高速鋼刀具在 1000N 載荷下即出現刃口崩缺。在實際應用中,用于汽車半軸粗加工的銑刀,使用壽命從 200 件 / 刃提升至 350 件 / 刃,崩刃故障率從 8% 降至 2% 以下。尤其在斷續切削工況下,如齒輪齒面加工,其抗崩刃性能優勢更為明顯,大幅減少了因刀具失效導致的工件報廢,為企業降低質量損失 30% 以上。博厚新材料模具鋼粉末適配冷作模具,耐磨性比傳統材料高 30%。碳素鋼模具鋼/高速鋼粉末廠家直銷
用博厚新材料高速鋼粉末制作的銑刀,可加工 HRC60 以上材料。這得益于該高速鋼粉末的硬度和紅硬性,經燒結和熱處理后,銑刀的硬度能夠穩定在 65-68HRC,且在高溫環境下仍能保持較高的硬度。當加工 HRC60 以上的合金材料時,銑刀刃口能夠保持足夠的鋒利度和耐磨性,有效抵御材料對刀具的劇烈磨損。在一項針對 HRC62 的 Cr12MoV 模具鋼的加工測試中,使用博厚高速鋼粉末制作的銑刀,在切削速度為 80m/min、進給量為 0.15mm/r 的參數下,連續加工 50 件工件后,刃口磨損量為 0.03mm,仍能保證加工表面的精度和光潔度。而使用普通高速鋼銑刀,在加工 20 件左右就因嚴重磨損而無法繼續使用。這使得博厚高速鋼粉末制作的銑刀在加工高硬度材料時具有優勢,為航空航天、模具制造等領域的高硬度材料加工提供了可靠的刀具解決方案。耐磨性模具鋼/高速鋼粉末技術設備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鋼粉末可定制成分,滿足特殊工況需求。
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鋼粉末粒度均勻,能提升模具成型精度。這一特性源于其采用先進的氣霧化制粉工藝,通過控制霧化壓力、金屬液溫度和冷卻速率,使粉末顆粒的粒度分布范圍嚴格控制在 15-53μm,其中 D50(中位粒徑)波動不超過 ±2μm,遠超行業普遍的 ±5μm 標準。在模具成型過程中,這種均勻的粒度可確保粉末在壓制時受力均勻,避免因局部顆粒過大導致的密度偏差,燒結后模具坯體的密度差能控制在 0.03g/cm3 以內。對于精密電子連接器模具等要求嚴苛的場景,使用該粉末制作的模具型腔尺寸精度可達 ±0.002mm,表面粗糙度低至 Ra0.4μm,相比普通粉末成型的模具,產品合格率提升 25% 以上,極大減少了后續打磨修整工序,為企業節省大量工時成本。
高速鋼粉末選博厚新材料,粉末粒徑可控制在 15-53μm 范圍。博厚新材料擁有先進的粉末分級設備和嚴格的分級工藝,能夠將高速鋼粉末的粒徑精確控制在 15-53μm 這一理想范圍內。通過采用多級篩分和氣流分級相結合的方法,有效去除了過大和過小的粉末顆粒,保證了粉末粒徑的均勻性。這種精確的粒徑控制為后續的成型和加工工藝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例如在粉末冶金成型中,15-53μm 的粒徑范圍能夠保證粉末具有較高的松裝密度和流動性,使得壓坯密度均勻,燒結后性能穩定。在激光熔覆工藝中,該粒徑范圍的粉末能夠與激光能量實現匹配,提高熔覆效率和涂層質量。某刀具企業使用該粒徑范圍的高速鋼粉末制作整體刀具,其尺寸精度偏差控制在 ±0.01mm 以內,遠優于使用混合粒徑粉末的 ±0.03mm,提高了刀具的加工精度。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鋼粉末熱處理工藝簡單,易操作。
博厚新材料的模具鋼粉末燒結密度高,可達 7.8g/cm3 以上。這一高密度特性源于其優化的燒結工藝與粉末特性:粉末采用高壓水霧化制成,顆粒內部孔隙率≤1%,經篩分后粒度分布集中在 45-100μm,為燒結過程中的致密化提供良好條件。在生產中,采用階梯式升溫燒結工藝:先在 800℃保溫 2 小時去除潤滑劑,再升溫至 1250℃保溫 3 小時,使粉末顆粒充分擴散融合,再以 5℃/min 的速率冷卻,避免產生組織應力。經檢測,燒結后的材料密度穩定在 7.8-7.85g/cm3,致密度超過 99.5%,而普通粉末冶金模具鋼的密度通常在 7.6g/cm3 左右。高密度帶來了更高的力學性能,材料的抗拉強度達 1800MPa,屈服強度 1600MPa,分別比普通材料提高 15% 和 20%。在重載模具應用中,如冷鐓模具,高密度材料能承受更大的單位壓力,模具的使用壽命延長 30% 以上,有效降低了企業的模具采購成本。博厚新材料模具鋼粉末適合熱作模具,耐高溫氧化性能優異。銑刀模具鋼/高速鋼粉末對比價
高速鋼粉末選博厚新材料,燒結后硬度可達 65HRC 以上。碳素鋼模具鋼/高速鋼粉末廠家直銷
博厚新材料高速鋼粉末不斷迭代升級,滿足制造新需求。公司每年投入銷售額的 8% 用于研發,近三年完成 5 代粉末升級:從初代的 W6Mo5Cr4V2 基礎配方,到第 3 代添加 0.3% 稀土元素提升紅硬性,再到第 5 代納米復合粉末(含 5% 納米 WC 顆粒),使刀具壽命提升至傳統產品的 2 倍。針對新能源汽車電機殼加工需求,開發出超細晶粉末(晶粒尺寸≤5μm),制成的刀具可加工硬度 HRC55 的電機軸,效率提升 30%;為航空航天領域定制的低氧粉末(氧含量≤30ppm),3D 打印成型件致密度達 99.8%,滿足飛行器結構件要求。研發團隊與中科院合作建立 "高速鋼粉末數據庫",收錄 3000 + 組工藝參數,可快速響應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例如為某航天企業 45 天內開發出耐 600℃高溫的特種高速鋼粉末。?碳素鋼模具鋼/高速鋼粉末廠家直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