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座酶是一類能夠催化轉座子(一種可移動的DNA序列)在基因組中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一個位置的酶。轉座子可以在DNA分子上“跳躍”,在新的位置上插入自己的拷貝,而原始位置的轉座子則可能被切除或保留。轉座酶的作用是轉座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它們可以被分為兩類:1.**復制型轉座酶**:在復制型轉座過程中,轉座子首先被復制,然后復制的拷貝到新的基因組位置,原始的轉座子留在原位。這種機制通常涉及到“復制-粘貼”的過程。2.**剪切型轉座酶**:在剪切型轉座過程中,轉座子從原始位置被切除,然后到新的基因組位置。這涉及到“剪切-粘貼”的過程。轉座酶的活性和轉座子的移動可以對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產生重要影響,包括:-**基因突變**:轉座子的插入可能破壞基因的正常功能,導致突變。-**基因組多樣性**:轉座活動增加了基因組的多樣性,有助于物種適應環境變化。-**基因調控**:轉座子的插入可能激起或抑制某些基因的表達。-**新基因產生**:在某些情況下,轉座子的移動可以導致新基因的產生。
Benzonase核酸酶殘留檢測試劑盒通過以下方式實現高靈敏性:1.**熒光探針技術**:試劑盒采用熒光標記的DNA探針,這種探針在沒有Benzonase核酸酶的樣品中穩定存在且不產生熒光信號。當樣品中含有核酸酶殘留時,核酸酶會切割熒光標記的DNA探針,導致熒光信號的增強。這種變化可以用來定量分析Benzonase的殘留量,實現高靈敏度檢測。2.**熒光共振能量轉移(FRET)**:該技術利用了供體(Donor)和受體(Acceptor)熒光基團間的相互作用。在未切割狀態下,供體的熒光被受體淬滅,而一旦DNA探針被Benzonase切割,供體熒光基團與受體分離,熒光信號增強,從而實現高靈敏度的檢測。3.**優化的底物探針**:試劑盒中的Benzonase底物是一種合成的DNA寡核苷酸探針,其一端具有VIC熒光基團,另一端具有BHQ1淬滅基團。這種設計使得在底物被切割后,VIC熒光不再被BHQ1淬滅,從而可以非常靈敏地檢測到Benzonase核酸酶活性。4.**高靈敏度的檢測范圍**:試劑盒能夠檢測到低達約0.002U(約0.003ng)的Benzonase或BeyoZonase,樣品中的Benzonase濃度約為0.0002U/μl或0.3pg/μl,這遠低于常規同類產品的檢測限。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 Kit(RNase H-)Cas9 NLS可用于體外實驗中篩選能夠高效引導Cas9蛋白進行DNA剪切的gRNA序列 。
5'DNA腺苷酰化試劑盒通過酶學方法高效地將單鏈DNA(ssDNA)5'端腺苷酰化,通常轉化效率可達95%以上。以下是實現高效轉化的關鍵步驟和特點:1.**單步反應**:與傳統化學方法相比,該試劑盒可以在一個簡單的步驟中完成5'端磷酸化修飾的單鏈DNA或RNA的腺苷酰化修飾,無需多步驟操作或純化。2.**高效率**:試劑盒通常能將95%以上的5'端磷酸化的DNA(pDNA)轉化成腺苷酰化DNA(AppDNA),從而提高產量并避免膠回收提純步驟。3.**高溫孵育**:在65℃的高溫下進行反應,有助于避免DNA或RNA的二級結構對腺苷酰化反應的干擾。4.**酶的來源**:試劑盒中的腺苷酰化酶(Adenylase)通常來源于嗜熱古細菌,在大腸桿菌中表達獲得,保證反應的高效性。5.**操作簡便**:使用MthRNA連接酶、ATP和5'-磷酸化的單鏈DNA進行反應,操作簡單,且腺苷化產物通常不需要進行電泳切膠回收,可以直接通過乙醇沉淀進行進一步濃縮后用于后續的連接反應。6.**失活酶**:反應完成后推薦在85℃孵育5分鐘以失活Adenylase,防止去腺苷酰化現象,確保腺苷酰化比率不下降。
5'DNA腺苷酰化試劑盒是一種用于將單鏈DNA(ssDNA)5'端腺苷酰化修飾的實驗工具,其主要應用于miRNA等3'端為羥基的RNA或單鏈DNA在克隆、高通量測序建庫或PCR檢測等時,在3'端添加的接頭的制備。以下是5'DNA腺苷酰化試劑盒的一些關鍵特點和使用方法:1.**高效轉化**:該試劑盒能將95%以上的5'端磷酸化的DNA(pDNA)轉化成腺苷酰化DNA(AppDNA),從而提高產量并避免膠回收提純步驟。2.**操作簡便**:單步反應即可完成腺苷酰化,無需復雜的操作或額外的純化步驟。3.**高溫反應**:在65℃的高溫下進行反應,這有助于避免DNA或RNA的二級結構對腺苷酰化反應的干擾。4.**適用性廣**:適用于pmol級別至μmol級別的底物量,可以方便地根據實驗需要放大反應體系。5.**組成成分**:試劑盒通常包含腺苷酰化酶(Adenylase)、ATP和所需的緩沖液,以及用于啟動反應的5'-磷酸化的單鏈DNA。6.**保存條件**:一般建議在-20℃保存,有效期至少一年,長期儲存建議在-70℃。7.**注意事項**:底物單鏈DNA或RNA的5'端磷酸化是必須的,而3'端可以進行氨基化等封閉,也可以不封閉。反應完成后推薦在85℃孵育5分鐘以失活Adenylase,防止去腺苷酰化現象。Pfu DNA Polymerase的熱穩定性和保真性使其在優化PCR條件時更為靈活,比如在GC含量較高的模板中。
Lambda核酸外切酶(LambdaExonuclease)高度特異性地作用于5'端磷酸化的雙鏈DNA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實現:1.**結構特異性識別**:Lambda核酸外切酶具有識別特定DNA結構的能力,特別是5'端磷酸化的雙鏈DNA。這種識別能力通常由酶的活性位點結構決定,能夠與5'-磷酸基團形成特定的相互作用。2.**酶活性位點**:酶的活性位點含有氨基酸殘基,這些殘基能夠與5'-磷酸基團形成氫鍵或其他非共價相互作用,從而穩定酶與DNA的結合。3.**切割機制**:Lambda核酸外切酶通過水解5'-磷酸二酯鍵來降解DNA鏈。它從5'端開始,逐個移除核苷酸,直到遇到非5'-磷酸化的末端或遇到結構上的障礙。4.**低活性對非特異性底物**:對于5'-羥基(OH)末端的DNA或單鏈DNA,Lambda核酸外切酶的活性降低,因為這些底物缺乏與酶活性位點結合所需的特異性相互作用。5.**酶動力學**:Lambda核酸外切酶對5'-磷酸化雙鏈DNA的酶動力學參數(如Km和Vmax)與對非特異性底物的參數有差異,這反映了其對特異性底物的高親和力和高催化效率。6.**過程性(Processivity)**:一旦Lambda核酸外切酶結合到特異性底物上,它可以連續移除多個核苷酸,而不需要頻繁地與底物解離和重新結合,這增加了酶的效率。通過SDS-PAGE、Western blot、質譜等方法驗證蛋白的純度和分子量。通過活性測試評估蛋白的生物活性。Cecropin B
GPRC5D蛋白在宿主細胞內通過自組裝形成VLP。這一步驟通常在細胞內發生,以提高VLP的產量和質量。Recombinant Human BD-2
核酸(DNA和RNA)的可視化是分子生物學實驗中的一項基本技術,用于檢測和分析核酸的存在、大小、數量和純度。以下是幾種常用的核酸可視化方法:1.**紫外線(UV)檢測**:-利用核酸分子對UV光的吸收特性,特別是在260nm波長下的吸收峰。-常用的UV檢測方法包括凝膠電泳后的凝膠成像系統,可以觀察到凝膠中DNA或RNA的條帶。2.**熒光染料染色**:-使用熒光染料,如溴化乙錠(EthidiumBromide,EB)或SYBRGreen,這些染料可以與核酸結合并在特定波長的光照射下發出熒光。-EB常用于凝膠電泳后的DNA可視化,而SYBRGreen可用于實時定量PCR(qPCR)中DNA的檢測。3.**凝膠電泳**:-通過將核酸樣品加載到凝膠中,利用電場驅動核酸分子按大小分離,然后通過上述的UV或熒光染料進行可視化。4.**紫外交聯**:-某些熒光染料,如BODIPY或Cy5,可以通過紫外交聯直接結合到核酸上,提供更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5.**銀染**:-一種比EB染色更靈敏的染色方法,通過銀離子與核酸的結合,然后還原成金屬銀,形成可見的黑色或棕色條帶。6.**化學發光檢測**:-使用特定的化學發光底物,如熒光素或魯米諾,與核酸結合后,在氧化過程中產生光信號。Recombinant Human BD-2
分泌型卷曲相關蛋白2(SFRP2)是Wnt通路的天然拮抗劑,亦能以非經典方式促進血管生成與膠原成熟,在心肌梗死修復、病基質重塑及干細胞微環境維持中扮演“雙向調音師”。本品由HEK293真核分泌表達,完整覆蓋信號肽至Netrin樣結構域(aa 1-295),C端6×His標簽經Ni-NTA與凝膠過濾兩步純化,SDS-PAGE呈單一條帶,純度≥98%;內素<0.03 EU/μg,可直接用于小鼠皮下或心肌注射。功能驗證:SPR測定其與Wnt3a的抑制常數Ki=4.6 nM,100 ng/mL即可阻斷β-catenin核轉位;在HUVEC管腔形成實驗中,50 ng/mL重組SFRP2將總管長提升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