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商報 發布時間:2025-8-25 10:7
□ 記者 劉葉琳
今年前7個月,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1146.2億美元,同比持平。目前,中國出口的計算機產品主要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存儲部件、電腦監視器及其他計算機零部件等。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子信息分會預計,在復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計算機產品全年出口將承壓下降。
挑戰與機遇并存
受全球廠商為應對關稅沖擊加急出貨的主要影響,結合全球計算機AI性能提升及終端導入推動了設備更新,上半年,全球計算機市場出貨增長。國際研究機構IDC統計,二季度,包含筆記本電腦在內的全球傳統PC出貨量同比增長6.5%至6840萬臺。
全球出貨增長帶穩了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然而,美國市場的計算機產品庫存消耗和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將拖累全球計算機產品的需求。
從出口市場來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計算機市場,其關稅政策的頻繁變化對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對美國出口計算機產品同比下降22.3%至180.8億美元,為2009年以來同期的最低水平。
但同期,中國計算機產品在東盟國家市場卻表現突出。上半年,中國計算機產品對東盟國家出口111.8億美元,同比增長26.5%,成為出口的重要增量。中國計算機產品對越南和泰國的出口均實現了40%以上的同比增長,顯示出中國計算機產品受到了新興市場的青睞。
展望未來,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或將承壓下行。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電子信息分會認為,雖然全球計算機產品出貨量增長將為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提供一定支撐,但美國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訂單產能的持續調整以及市場需求的逐步縮減,將對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帶來較大挑戰。
企業多舉措拓市場
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中國計算機企業正通過多種方式積極應對出口挑戰,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創新力。其中,加速全球化布局、推動技術創新以及開拓新興市場成為企業突破困境的關鍵策略。
聯想集團建立的高效、靈活的全球供應鏈體系是中國計算機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的生動范例。多年來,聯想集團通過植根中國、鏈接全球的戰略布局和“全球資源 本地交付”的運營模式,打造了極具韌性的智能化供應鏈體系。一方面,聯想集團通過在中國、巴西、匈牙利、墨西哥等地建立生產基地,貼近本地市場,實現高效交付;另一方面,通過數量龐大的ODM與OEM全球合作伙伴,聯想集團形成了“自有工廠+ODM/OEM”的混合制造模式,保證了供應鏈的快速決策、高效運轉,不斷升級“中國制造”水平。
AI技術的發展為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帶來了新的機遇。人工智能電腦(AI PC)作為新動能,將持續帶來增量需求、提升平均單價,從而拉動出口增長。聯想集團在AI技術的應用和創新方面表現突出,其自主研發的iChain供應鏈智能體在AI技術賦能下,能夠為智能控制塔、風險管理、智能制造、質量管理以及供應商提供全方位端到端的高效互聯,并利用實時數據促進協作,將決策效率提升30%,工作流程周期縮短50%。這種技術創新增強了聯想集團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除了傳統的歐美市場,中國計算機企業也在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東盟市場已成為中國計算機產品出口的重要增量,印度等市場也展現出巨大潛力。比如,華為、中興通訊等公司已在印度設立子公司從事通信設備的銷售與維護。越來越多的中國計算機企業通過在新興市場建立生產基地和銷售渠道,更好地滿足了當地市場的需求,從而提升了中國計算機產品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