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商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9-10-11 10:14 編輯:方方
物流行業的競爭歷來激烈,在幾大頭部品牌牢牢占據大半江山后,不乏新入局者,但真正能夠在有限的“生存空間”里獲得一席之地的,并不太多。在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里,估值達200億的跨越速運,再次蟬聯物流行業“獨角獸”。根據運聯傳媒統計,2018年跨越速運零擔物流收入排名行業第四(約51.5億元),這一傲人成績,備受行業矚目。
2007年成立,12年的發展之路,也是跨越速運的崛起之路。在強者林立的“物流江湖”,這位“后起之秀”是如何練就一身“絕世武功”繼而聲名遠播的呢?這一切,源自于跨越速運的“三個秘訣”。
差異化定位,猛抓“時效”
據跨越速運創始人胡海建介紹:“2007年物流行業相對較為混亂,沒有一家企業敢于作出時效的承諾,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成立跨越速運就是要做限時快遞,信守承諾。”順應這樣的理念,跨越速運從航空貨運起步,主營“國內限時速運”服務,并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航空網絡布局——2009年,開通四地夜航包機服務,實現 “夜發晨至”的特別時效;2017年,“珠三角-長三角”夜航包機促使跨越速運國內跨省速運服務從“跨省8小時”提速到“跨省6小時”。在相繼推出當天達、次日達、隔日達等以“日”單位的時效產品后,2019年跨越速運推出了次晨達、次中達、次晚達等以“時”為單位的產品,將時效再次提速升級,成為物流企業“時效性”的行業標桿。
現在當人們說起跨越速運,普遍都有兩個基本印象:“吳京代言”以及“快”。跨越速運在時效性上的“獨門神功”,已經成為了這家物流企業最大的一塊金字招牌。而這也高度匹配了信息社會客戶對物流時效的期望和要求,成為了跨越速運在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敲門磚。
以科技為“劍” 做最優解
一般來說,初創企業在經歷第一階段的高速發展后,往往會迎來一個瓶頸。成為國內限時速運標桿企業后的跨越速運,不止于對時效的追求,很快便實現了突破和升級,以科技為武器,尋找到了時效、成本和服務的最優解。
今年8月推出的鑄劍系統,正是跨越速運為實現最優解而付出的努力。這套由跨越速運董事長親自牽頭,1400多名IT工程師參與,斥資數億耗時兩年打造而成全新ERP系統。從集成性上來看,鑄劍系統集成了TMS(運輸管理)、VMS(車輛管理)、中臺系統、MAP(貨車版地圖系統)、品控系統、內控系統等共計20+大型管理系統,每個系統根據業務場景細分若干個子系統,總子系統超過200+。系統與系統之間相輔相成,其中自動調度系統是鑄劍系統核心功能模塊之一。
每有1個客戶下單,鑄劍系統都將按照成本、時效、路況、天氣、目的地、客戶特性等多個維度,通過AI大數據分析可以得出130多種物流方案,那么N個客戶,會有130*N多種方案,可以從130*N多個方案中為客戶尋找到最優的解決方案。以鑄劍系統為核心,跨越速運以科技賦能發展,找到了時效、成本和服務的最優解。
“鐵三角”模式 柔性服務
跨越速運始終秉持安全、準時、快捷、經濟、優質的服務理念,其獨創的“鐵三角”運營模式中,三方各司其職,市場部負責業務的拓展,擁有較高的權利,給客戶制定滿意的方案和價格;客服部一對一全程跟蹤,避免貨物異常;運營部門保障貨物的及時中轉、派送。三方緊密配合,各模塊之間無縫銜接,以客戶的供應鏈模式和運作要求為核心,提供柔性服務體驗。
不僅如此,跨越速運憑借鑄劍系統強大的實時數據采集傳輸能力,實現資料的同步傳遞和可視化管理,將千萬種不同需求滲透到取、中、轉、派,每一個環節中,分解為高度彈性,能夠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同時又能夠做到組件標準化的精準作業流程。通過可變路由保障最快時效的基礎上,達成特色包裝、全廂式車輛末端取派、定時定點派送等末端客戶需求實現的能力。
三大秘訣成就了跨越速運的崛起之路,未來的跨越速運,也必將在這些核心優勢的加持下,在物流行業里書寫更加輝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