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2-17 11:35 來源: 經濟導報
國內電子商務企業及快遞業或將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期。工信部日前發布《電子商務“十二五”發展規劃》,提出將完善多元化的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企業間商務,到2015年電子商務交易額翻兩番,突破18萬億元。“該規劃為眾多電商帶來利好的同時,必將加速電商的兼并重組。第三方支付、快遞業也將受益。”互聯網專家、中科院研究生院企業創新研究中心副主任呂本富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
打破資金瓶頸
導報記者注意到,規劃提出“完善多元化的電子商務投融資機制”,包括培育和發展創業風險投資,促進風險資本對電子商務自主創新和創業的支持;鼓勵實體企業在信息化建設中加大對電子商務的投資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加強對電子商務的信貸扶持;加強政府財政支持對社會投入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形成政府引導性投入與社會資本投入互補的投融資機制。
“資金正是目前電商們面臨的困境之一,大部分民營電商都是通過風投獲得第一桶金。規劃明確了政府部門鼓勵風投、實體企業以及金融機構、政府財政等多種投融資渠道對電子商務的支持,有利于為電子商務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呂本富說。
京東商城副總裁吳聲則認為,規劃最核心的價值在于將為電商營造良好環境,包括公平競爭、物流建設、信用體系制約等。
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一出,電子支付產業或將受益,特別是射頻技術以及上下游相關產業,將迎來極大的發展契機。“在電子商務的支撐體系中,電子認證、電子支付、現代物流、標準體系、信用體系等均受益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特別是電子支付,隨著央行《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以及《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的出臺,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發布也被提上日程,電子支付產業有可能出現爆發式增長。”呂本富表示。
中信證券分析師趙雪芹分析認為,國內電商目前處于“燒錢圈地”的發展階段,毛利率、期間費用率和凈利率均遠遠低于國內傳統零售企業,電子商務行業未來3年或將迎來洗牌。
解決快遞業難題
快遞業也搭上電子商務“十二五”規劃的快車。
規劃提出,將支持快遞服務與電子商務聯動發展,鼓勵郵政、快遞、物流配送企業依托實體網絡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建設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要的社會化物流體系,優化物流公共配送 中心、中轉分撥場站、社區集散網點等物流設施的規劃布局,積極探索區域性、行業性物流信息平臺的發展模式。推動快遞、零擔、城市配送企業依托信息化提高社會化服務水平,增強對網絡零售的支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