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術時,醫師先用細繩量度病者手掌,再依此在頭頂準確量出穴位。這一獨特的量穴方法體現了藏醫的精細和嚴謹。在藏醫理論中,人體各個部位之間存在著微妙的聯系,手掌的大小和比例與頭部穴位的位置有著特定的對應關系。醫師通過用細繩仔細測量病者手掌的長度、寬度等尺寸,依據長期積累的經驗和理論知識,將手掌的測量數據轉化為頭部穴位的定位依據。在頭頂進行量穴時,醫師會全神貫注,根據測量結果,結合頭部的解剖結構和穴位分布特點,準確找到相應的穴位。這一過程不僅需要醫師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還需要豐富的臨床經驗和高度的專注力,只有這樣才能確保穴位定位的準確性,為后續的金針施術奠定良好的基礎,保證調理效果的發揮。藏醫金針制作需將 99% 純度黃金與高原合金熔煉,工藝繁雜。青海金針城市
依據藏醫經典《四部醫典》,這部被譽為藏醫學百科全書的著作,對金針穿刺療法在器械、穴位等方面皆有詳盡論述。書中詳細記載了金針的選材、制作工藝,強調需選用質量的金屬,以確保針具的質量和療效。在穴位方面,不僅明確標注了各個穴位的位置、功能,還闡述了不同穴位與人體臟腑、經絡之間的密切聯系。例如,某些特定穴位與心臟、肝臟等重要臟器的氣血運行息息相關,通過金針刺激這些穴位,能夠調節相應臟腑的功能。《四部醫典》還規范了金針療法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為后世藏醫傳承和發展金針療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成為藏醫從業者學習和研究金針療法的重要典籍。青海國產金針文化藏醫金針分為 3 種,各有其獨特的用途和適用病癥。
藏醫金針不僅是一種調理疾病的手段,更是藏醫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藏醫的典籍中,詳細記載著金針的制作工藝、穴位定位、操作方法以及各種病癥的調理方案。一代又一代的藏醫大師們,通過師徒相傳的方式,將這些寶貴的知識和經驗傳承下來。每一位學習藏醫金針的弟子,都要經過多年的刻苦鉆研和臨床實踐,不僅要熟練掌握金針的操作技巧,還要深入理解藏醫的理論精髓。在這個過程中,藏醫金針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和醫者精神也得以代代相傳,不斷發揚光大,成為連接古今藏醫智慧的紐帶。
小腿和大腿兩外側皺紋處的穴位,在藏醫金針療法中具有重要的調理作用,主治腎寒風、黃水充斥等病癥。在藏醫理論中,腎寒風是由于腎臟受到寒邪侵襲,導致腎臟功能失調,出現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癥狀;黃水充斥則是體內水液代謝失常,黃水積聚在關節、肌肉等部位,引起腫脹、疼痛等癥狀。小腿和大腿外側的這些穴位與腎臟、經絡以及水液代謝密切相關,通過金針刺激這些穴位,能夠溫陽,驅散寒邪,調節水液代謝,促進黃水的排出。在調理過程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癥狀和病情,選擇合適的針刺深度和手法,同時配合內服藥物和其他調理方法,綜合調理患者的身體,達到調理疾病、恢復健康的目的。寒金針療法里,刀針不加熱穿刺,主治腎性水腫等。
火絨大小形狀似訶子,依調理者年齡、病情而定,用白紙或紗布包裹。火絨的大小和形狀在藏醫溫金針調理法中并非隨意確定,而是有著嚴格的考量。其大小形狀似訶子,這是一個大致的標準,實際應用中會根據調理者的年齡和病情進行靈活調整。對于年齡較小或體質較弱的患者,火絨會適當減小,以避免過度的溫熱刺激對身體造成不適;而對于病情較重或體質較強壯的患者,則可以適當增大火絨的尺寸,以增強調理效果。火絨制作完成后,會用白紙或紗布仔細包裹,這樣做一方面是為了固定火絨的形狀,防止在使用過程中散落;另一方面,白紙或紗布具有透氣性,不會影響火絨的燃燒,同時還能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保護患者的皮膚,確保調理過程的安全和舒適,體現了藏醫調理的細致和人性化。熱金針療法之一,將刀針加熱穿刺,主治瘰疬、炭疽等。青海國產金針文化
刀口出血若因受冷,可用墻上垣衣、炒青稞等熱熨來緩解。青海金針城市
矛頭針在藏醫金針療法中主要用于挑除四肢膿液,發揮獨特的調理作用。當人體四肢因外傷等原因出現膿腫時,膿液積聚在局部,不僅會引起疼痛、腫脹等癥狀,還可能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矛頭針因其尖銳的形狀,能夠精細地刺破膿腫,將膿液引出體外。在操作過程中,醫師會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確保調理的安全性。通過挑除膿液,能夠減輕局部的壓力,消除炎癥,促進傷口的愈合。同時,矛頭針的刺激還能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功能,增強身體對疾病的抵抗力,加速康復過程。這種簡單而有效的調理方法,體現了藏醫在外科調理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青海金針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