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體爐標準的制定主要參照兩方面的指標:一是要同時考慮制冷和制熱性能;二是要完善全年控制策略。在全年能效的制定上,以APF或者IPLV作為參考指標,同時還要在全國不同氣候區域中參考系統的全年耗電曲線。特別提出的是,在加入末端產品進行整體系統的能效評價后,對于整個系統標準的制定也更加的復雜。目前,標準中擬納入的末端形式有以下幾種:輻射采暖、強制性對流換熱器、風機盤管、采暖散熱器和地板采暖五種。因此在不同的末端形式下,對于出水溫度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標準也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以不同的出水溫度為參考值。黑體溫度:先把黑體爐調到37.00 +/-0.02度,再把傳感器塞入到黑體爐里,等穩定后按下某個鍵確認。中高溫黑體爐BRM400
衛星遙感器在軌運行期間,除了利用星載黑體輻射源進行在軌輻射定標外,還需定期開展野外輻射校正場的替代定標工作。目前我國在野外輻射校正場的替代定標主要以人工現場測量的方式進行,所選取的輻射定標場一般為地物特征單一的偏遠地區,外場定標頻次較低(1~2次/年),難以準確反映衛星載荷的性能變化并對其及時進行校正。如何提高衛星遙感器外場定標的頻次和時效性,保證分析遙感器衰變的有效數據量,對提高衛星遙感器的外場定標精度具有重要意義。低溫黑體爐推薦貨源避免頻繁開啟黑體爐的爐門或遮擋輻射孔,以免外界環境對爐內溫度和輻射特性產生干擾。
黑體爐改變10℃以內的溫度需要的溫度穩定時間在60秒以內,無論是升溫或降溫情況下。HGH的黑體可以在任意時間設置成任意想要的溫度,不受步驟流程的約束,在降溫過程中(低于0℃)。例如,當把一個黑體從100℃降溫到25℃時,普通低溫黑體大概需要15分鐘;對于**黑體來說,它的典型冷卻速率為0.2℃/s,所以只需要6分鐘就可以從100℃降溫到25℃;而HGH的DCN1000黑體系列,*需要3分鐘。另外,對于雙溫應用(例如NETD),HGH研發了雙發射面黑體:TwiN1000黑體。它們有兩個**的發射面,溫度范圍0-150℃,可以滿足在兩種溫度下同時工作的應用需求,是比短升溫和降溫時間更好的選擇。
INFRAMET腔體黑體爐有兩個系列。HTB中溫校準源,可高達1200℃,黑體在超寬光譜下(μm到超過30μm)提供高發射率。這種寬譜帶使得HTB黑體可以作為標準輻射源覆蓋范圍從可見光波段到LWIR波段。HTB黑體可以控制直接從內部鍵盤或從PC使用標準USB端口遠程操控。UHT系列高溫校準源,可高達1600℃,黑體采用特殊的材料保證了在μm至超過200μm的超寬譜帶中提供高發射率。這種超寬譜帶使得可以將UHT黑體作為UV、可見光、紅外波段和THz波段的標準輻射源。BLIQ黑體源BLIQ黑體是Inframet制造的受歡迎的黑體。是使用單級熱電冷卻器/加熱器構建的精密差分面源黑體。BLIQ黑體是TCB黑體的特殊版本,它是具有優異的溫度分辨率,時間穩定性,溫度均勻性和溫度不確定性。 “每一個成品都需要經過專業的黑體爐做兩個溫度點校準,一是32℃,一是42℃。
當談及黑體爐的溫度精度時,必須考慮以下四個因素:?溫度傳感器(通常是Pt傳感器)?電子測試單元?溫度傳感器和發射面之間的導熱材料?反射率只要以上因素中有一個沒能控制好,就不能保證溫度精度。問題是溫度芯片和發射表面之間的熱接觸無法測量。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說明溫度精度時,廠家只能說明其溫度傳感器結合他們測試卡的精度,而不是黑體溫度的實際精度。總之,廠家給出的精度也許是一個不錯的指導。作為需要慎重考慮的參數,DIAS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黑體的反射率以及溫度傳感器和發射面之間的導熱材料上,從而保證黑體的溫度精度盡可能的接近溫度傳感器的精度。黑體爐在航空航天領域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用于模擬飛行器在高溫環境下的熱輻射情況提供理論依據。低溫黑體爐推薦貨源
將在線紅外測溫儀的發射率調整到和黑體爐一致。中高溫黑體爐BRM400
BR125低溫黑體輻射源/黑體爐溫度范圍寬廣,由-25~125℃內任意一溫度點皆可隨需要調整。穩定、重復的校正面板讓使用者能快速而準確地校正及測試紅外線高溫計(紅外測溫儀)。黑體開孔直徑Φ50mm的面積,適用大部份的紅外線高溫計(紅外測溫儀)。系統另有RS-232或485的計算機通訊接口方便計算機控制設定溫度及自動測試。功能特點:●溫度范圍:-25~125℃●采用自動升溫控溫方式、安全可靠、溫度穩定性好、使用操作方便●使用雙排數字顯示測量值及設定值●緊湊而堅固的設計、集校準與測試的完美結合中高溫黑體爐BRM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