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 2014-3-4 11:33 來源: 國際商報
今年以來,山東商務系統采取五方面措施,拿出3000萬元專項資金,大力實施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探索搞活流通、擴大消費的長效戰略。
優化流通環節,完善市場體系。累計建設改造標準化農家店7.6萬家,農家店已覆蓋全省所有鄉鎮和75%以上的行政村。累計投資45.5億元,建設農產品流通項目122個,先后在濰坊、威海、臨沂三市及10個縣市開展了全國農產品流通綜合試點。開展了商業示范社區創建活動,累計建成國家級示范社區33個、省級212個。制定了“山東省特色商業街區”認定辦法和條件,加快推進特色商業街建設,形成了青島啤酒街、濟南英雄山文化特色商業街區等知名街區。
強化行業引領,抓好生活服務。舉辦首屆山東省魯菜創新大賽。在濟南、濰坊、威海開展了全國家政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在青島、淄博等6市建成了市級家政服務網絡中心,出臺地方標準9項,涌現出“陽光大姐”等一批知名品牌。修訂出臺了《山東省生豬屠宰管理辦法》,嚴格落實《山東省生豬定點屠宰廠(場)設置規劃》,取消關閉屠宰廠(場)、點217家,定點屠宰場總數比去年壓縮了15%。
創新流通模式,提升流通效率。組織各類農產品對接會、洽談會、采購會50多場次。參與農超對接的超市連鎖企業達到65家,對接專業合作社2000多個,帶動農產品生產基地800多萬畝。全省30家超市連鎖企業設立示范區農產品專區(專柜)300多個,對接生產企業130多家,對接品種200多個。培育了35家流通物流企業和300個農村商品配送中心。
改善消費環境,開展誠信興商。組織商貿企業從依法經營、誠實守信、規范服務、嚴格管理、安全消費、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進行承諾,有2511家企業懸掛承諾牌匾,加強自律,接受監督。累計查處各類侵權假冒案件3.7萬余起,涉案價值2.5億元。在全省范圍內開展“12312”市場監管服務體系建設試點,率先在全國建立起以省級為中心、市級為基礎、縣級為節點,全區域、無縫隙覆蓋全省的放射狀服務網絡,實現咨詢服務、舉報投訴、信息傳導和執法協調四大功能。
強化服務保障,優化消費環境。出臺了《關于加快商貿流通業發展的意見》(魯政發〔2011〕19號)。每年拿出3000萬專項資金用于扶持商貿流通業發展,山東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每年按30%規模用于支持流通業重點項目。實現了用水、用電工商業同價;對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倉儲設施建設用地參照工業用地或倉儲用地對待。中央財政資金支持1004家中小商貿企業累計融資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