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25-1-6 9:43
2024年,在全球地緣政治局勢多變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的背景下,新興市場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中表現出一定韌性,尤其在綠色能源轉型和數字化創新領域成績亮眼。業內人士認為,這些經濟體成為全球能源和數字轉型的重要力量的潛力巨大,但許多新興市場仍面臨政策、基礎設施和資本投資等多重挑戰。
綠色能源為轉型提供“動力源”
“許多新興市場的可再生能源現在正在實現騰飛。”英國《金融時報》如此評論新興市場經濟體能源轉型現狀。能源咨詢公司RMI的一項研究顯示,無論是從發電量還是從占總發電量的比重來衡量,以太陽能和風能為代表的綠色能源在全球南方的增長速度都快于發達國家。
國際能源署在2024年度的一份報告中援引了多國的綠色能源轉型承諾。例如,菲律賓承諾到2030年將碳排放量減少75%;新加坡則制定了到2030年6000萬噸的排放上限,以及支持這一承諾全面的碳定價機制和對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的投資;印度則承諾到2030年生產500萬噸綠色氫氣并在2070年實現凈零排放目標。
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在降低綠色能源成本方面也取得了明顯的成果,為轉型提供更加堅實的動力。在2024年的電力交易中,印度太陽能電價已下降至每千瓦時不到2盧比的歷史低點,在許多情況下比燃煤發電更便宜。RMI發布的數據也顯示,2024年,越南太陽能發電量建設的前期成本與煤炭基本相當。
新興市場經濟體擁有全球50%以上的人口,發電量約占全球的一半,而其能源需求潛力仍未得到充分開發。但這一狀況將隨著新興市場經濟體的綠色能源轉型而發生改變。
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能源轉型將在未來重塑國際能源發展格局。標普全球的預測稱,到2040年,新興市場經濟體將開發5800吉瓦的清潔能源項目,相當于5.1萬億美元的清潔能源資本支出。據麥肯錫預測,到205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11%,其中66%至95%的能源需求增長將來自東盟、印度和中東等新興市場經濟體,這將鞏固新興市場經濟體作為主要能源需求中心的地位,從而進一步重塑全球能源貿易。
AI成為轉型發展“催化劑”
投資的涌入正讓新興市場經濟體成為全球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的新焦點。
一些人工智能(AI)產業科技巨頭將目光鎖定新興市場國家,大型項目紛紛落地。例如,東南亞正迅速成為英偉達和微軟等AI領軍企業的投資熱點,這些企業正在向計劃部署在該地區的云服務和數據中心投入大量資金。據彭博社等多家外媒統計,截至2024年,全球最大的幾家科技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年內向東南亞投資600億美元。
英國咨詢公司Access Partnership的一份報告進一步顯示,東南亞擁有超過2000家AI初創企業,數量超過韓國,幾乎與日本和德國持平。
近年來快速增長的電信基礎設施為東南亞新興市場經濟體數字化發展提供獨特的土壤。Access Partnership分析師瓊·勒科伊說,AI的蓬勃發展讓東南亞有了利用現有基礎設施的機會。
谷歌在一份名為“AI Sprinters”的報告中提出,AI有望為全世界人民帶來巨大利益,尤其是拉丁美洲、中東、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它可以為基礎設施薄弱、青年失業、教育和醫療保健機會不均以及糧食短缺等挑戰提供創新解決方案。
挑戰與機遇并存
經合組織(OECD)此前發布的報告預測,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2024年國內生產總值 (GDP) 增幅為5.2%,拉丁美洲和撒哈拉以南非洲GDP將分別增長1.9%和3.8%。
標普全球在2024年發布的一份報告中看好新興市場經濟體將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發揮的關鍵作用。標普全球稱,到2035年,新興市場經濟體將貢獻65%左右的全球經濟增長,其中9個主要新興市場經濟體將躋身全球20大經濟體之列。
世界經濟論壇刊文指出,以清潔能源領域投資和創新為例,世界各地都呈現出增加清潔能源支出的趨勢,但大部分支出在發達經濟體,新興市場經濟體有限的投資參與度令人擔憂。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減少一噸二氧化碳排放的成本約為發達經濟體的一半,但發展中國家的資本成本比發達國家高出七倍,這阻礙投資者與發展中國家合作。
數字化轉型方面,新興市場經濟體仍然“準備不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在大多數新興市場經濟體中,研發投資一直處于歷史低位,導致技術進步及采用滯后。
例如,在東南亞,年輕人對視頻流、在線購物和生成式AI的接受度越來越高,但流向以AI為核心的初創企業的資金并沒有相應增長。金融數據服務商Preqin的數據顯示,2024年,東南亞初創AI公司的風險投資總額僅為17億美元,而整個亞太地區的投資總額約為200億美元。2024年,東南亞僅達成122筆AI融資交易,而亞太地區共達成1845筆。
除硬件外,配套的系統性政策也是未來應當加強的方向。
世界銀行在一篇研究文章中提出,如今,許多發展中國家需要為不斷增長的年輕人口創造足夠的優質就業機會。AI預計將使許多職業實現自動化,從而可能增加失業和不平等。“AI革命風險高,跨境合作至關重要。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這些復雜挑戰。通過積極的政策和國際支持,發展中國家可以塑造AI的發展軌跡并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優勢,但它們必須立即抓住這一變革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