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4-9-9 9:56
本報記者 賈 麗
9月6日,在2024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中國專利保護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雷筱云表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進出口同比增長14.1%,其中出口額同比增長17.7%,高于進口額增速4.7個百分點。我國知識產權“量質齊升”趨勢愈發明顯。
其中,華為在高價值發明專利的增長上表現較為突出。談及最新進展,華為副總裁、知識產權部部長樊志勇表示,2023年,華為新簽訂專利許可協議40個,新公開的專利達到3.6萬件,超過了歷史所有年份。截至2023年底,華為累計公開專利已經超過33.6萬件。
“我們已經與200多家主流公司簽訂專利許可協議。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還需要全球相關方在許可模式探索等方面進一步協作,共同建立開放透明的環境。”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在知識產權領域,華為進展不斷。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華為在PCT國際專利申請數量上已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目前,華為是累計獲得中國授權專利最多的企業。
宋柳平透露,華為今年4G及5G手機、Wi-Fi6設備和物聯網產品的專利許可費率與去年幾乎持平。截至2023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超過14萬件,90%以上為發明專利。
華為在專利上持續取得進步的背后,是其研發投入不斷加大。宋柳平介紹,過去三年,華為堅持創新,將公司年度銷售收入的20%以上投入研發。2023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1647億元,占全年收入的23.4%。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超過1.11萬億元。
對于接下來投入的重心,樊志勇表示:“華為在知識產權上的發力將集中于通信、終端、物聯網、人工智能等領域。當下,大模型、算法等新興技術在加速興起,華為也在布局并重視知識產權構建!
針對新興技術領域,科大訊飛法務副總裁朱靜表示,大模型的推出將公司帶入人工智能第四次浪潮,公司圍繞虛擬人的交互、模型基礎研究如科研大模型、云翻譯等領域進行了大量研發。
談及目前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難點,樊志勇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知識產權保護還面臨司法定價等難點,確定知識產權合理價值,需要司法協助,另外知識產權沖突方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公平協作的認識!
“知識產權的積累和運用已成為衡量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隨著華為等國內企業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不斷突破,中國將在未來的全球科技競爭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蹦戏娇萍即髮W教授劉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