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發布時間:2023-12-7 9:53
2023年12月4日,第三屆“雙墻對話——中國長城與哈德良長城保護管理研討會”在英國紐卡斯爾舉行。騰訊基金會作為中方代表受邀參與本次研討會,分享數字長城文保新思路。
中英“雙墻對話”緣起于2017年舉行的中英文化遺產高級別對話。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率團訪問英國,在“全球文明倡議主張”下,提議重啟“雙墻對話”。此次研討會是疫情后中英兩國進一步加強交流互鑒,深化文化、文物領域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推進和擴展世界長城遺產學術研究與專業領域的合作,共同保護好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
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跡委員會、諾森伯蘭國家公園管理局、紐卡斯爾大學等英方代表出席了研討會。騰訊基金會作為中方代表受邀參與本次研討會,雙方交流了各自在長城保護領域的最新成果和經驗,中國“數字長城”等用技術做文保的最新實踐備受關注。
“數字長城”虛擬與現實的雙重實踐
中國長城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哈德良長墻亦見證了英國歷史的變遷。1987年,“雙墻”同時入選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多元化的社會力量加入到長城保護中,不僅提供資金、資源支持,還引入新的技術和模式,為長城保護工作開辟了新路徑。
騰訊公益長城保護專項負責人馬堯用“虛擬與現實的雙重實踐”來定義騰訊基金會近年來參與的長城保護工程,他在研討會上分享了長城修繕、長城文化傳播以及長城保護創新研究三部分工作的成果。
2016年,騰訊基金會和中國文保基金會合作,成立長城保護公益專項基金,持續投入資金和資源,用于修繕包括箭扣和喜峰口在內的長城段落等。目前這兩段長城的修繕和數字化重建已經完成。這是社會資本首次參與長城修復工程,并對修復方法和運用模式中進行了一系列創新探索。
以箭扣長城為例,這段古長城因蜿蜒呈“W”狀、形如滿弓扣箭而得名,是北京最為險峻的一段長城,于2020年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名錄,但其墻面長年遭受雨水沖刷、自然風化嚴重,更因游客攀爬坍塌加重。由騰訊基金會長城專項基金資助的箭扣長城二期修繕工程,即南段151號敵樓至154號敵臺及邊墻,總長744米。
數字技術在修復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在前期實地勘察中,項目團隊以AI人工智能技術和無人機技術對古長城進行數字重建,通過高清圖像、數據和3D建模進行遠程檢查和制圖,以視覺化方式呈現長城的原始狀態,從而更精確、更高效、更及時、更安全的方式計算出哪一部分城墻需要修繕。
在物理修繕中,項目以保護長城安全、穩定為前提,采用“最大限度保持遺址原貌”、“最小干預”的方式,盡量使用“原磚”修繕,得到文物保護行業內和社會的廣泛認同。同時,項目團隊對整個修復工作進行了全階段的數字數據收集和保存。在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這兩段長城被國家文物局作為中國長城修繕的示范樣段。
由于首次引入社會資本,不同于以往的財政撥款,該項目運作模式也進行了創新嘗試,政府從原先的投入、執行者轉化成了服務、管理、監督者,資金使用也實現全程公開透明并更加靈活,探索了中國長城保護工作中“社會資金+文保單位+地方政府”多方合作、共同保護的成功樣本。
馬堯在研討會上介紹,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箭扣長城東段修復工程即將于2024年開始,未來在考古清理和修復階段,還將引入公眾志愿者進行體驗和參與,同時也歡迎更多對中國長城感興趣的國際友人到訪參觀。
“雙墻”學術研究開啟新篇章 如何讓年輕人再次愛上長城?
長城保護專項的開展中,如何讓更多的公眾、尤其是年輕人廣泛參與,這一問題也是馬堯和團隊一直思考的命題,數字技術再次有了用武之地。
騰訊基金會結合自身業務與平臺優勢,通過數字化技術,以文物數字信息的采集、管理、開發為核心,整合物理保護、開放利用,力爭實現更全面的長城保護。例如與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天津大學建筑學院、長城小站等眾多長城保護研究專業機構及社會團體共同打造推出了“云游長城”系列產品。在“云游長城”微信小程序內,基于騰訊游戲技術全真的“數字長城”得以1:1復刻呈現。用戶通過手機就能立即“穿越”到這段有著500多年歷史的喜峰口西潘家口段長城,在3A游戲級別的體驗中,在線“爬長城”和“修長城”。這是全球首次通過云游戲技術,實現最大規模文化遺產毫米級高精度、沉浸交互式的數字還原。
“云游長城”項目獲得了2022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中的“卓越之星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價稱:“形成了一定的可復制參照路徑,代表了遺產教育中前沿學科數字技術應用的最新趨勢。”
“我們搭建的長城文化平臺既包括面向公眾的‘云游長城’小程序,也包括面向專業研究者的網站,以及人人都能訪問開放數字資源的‘長城數字圖書館’。我們希望通過多種形式、多維內容推動長城知識普及,讓知識活起來。”馬堯說。
據統計,騰訊長城保護項目自2016年9月運作至今已7年余,其間騰訊基金會投入超3500萬元人民幣,并聯動影視、動漫、游戲等多個業務線共同參與到長城保護的修繕工程、公眾倡導及文化傳播行動當中,共同為保護長城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