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發布時間:2023-12-7 9:53
◎本報記者 王 怡
“如何做好5G網絡安全?5G不是保護出來的,要通過相關設備內在技術的進步來解決安全問題。”12月5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鄔江興在2023世界5G大會“Tech Talk 2023 5G-A安全論壇”上說。
該論壇以“多要素融合護航5G安全新發展”為主題,邀請業界專家和學者就5G時代網絡安全、5G賦能行業應用的安全創新實踐、5G異構網絡的無線接入安全等話題進行交流。
5G目前正在全球范圍內大面積地推廣部署,但它也面臨泛在化的網絡安全威脅,如網絡層面威脅、隱私保護威脅、網絡設備不可信、空口開放性威脅、終端設備威脅等。
“網絡安全是建設數字經濟基礎設施的第一要務。當下的新潮流是,網絡安全正在從使用側向供給側轉型。我們不需要再創造更多的網絡安全產品去護衛網絡安全,而是需要創造更安全的數據基礎設施。”鄔江興這樣判斷。
近年來,在核心網云化規模上量后,電信網絡“黑天鵝”事件頻發。這凸顯出核心網廣義功能安全對于5G網絡乃至未來移動信息網絡的重要性。
鄔江興解釋道,目前,數據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責任與風險嚴重失衡,使用側承擔大部分責任,而生產數據產品的企業卻承擔較小的責任,甚至不承擔責任。因此,全球主要國家都提出要平衡網絡安全風險與責任的目標,聚焦數字產品制造設施的安全,從數字產業的技術源頭抓起,最終做到誰生產誰負責。
“從根本上改變數據生態的底層驅動模式,建立一種可防御且富有彈性韌性的數字生態系統,才能更好地形成內在防御能力。”鄔江興指出,除此以外,還要讓開發者從數字整體安全和產品全生命周期來考慮網絡安全問題,每一個環節都要對網絡安全負責。
鄔江興認為,當下正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時期。雖然這可能會暫時增加技術和產品的開發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這不僅有利于保障客戶的網絡信息安全,還可降低制造商的維護和修補成本,倒逼網絡安全轉型。
論壇上,專家學者不僅聚焦5G網絡安全,更對6G網絡安全發展進行了展望。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陶小峰說:“在當前世界各國關于6G的布局中,安全、彈性、可信賴性等因素受到了超乎尋常的重視。”陶小峰介紹,6G同樣會帶來安全挑戰。尤其是面向將為人機物高度融合的世界提供關鍵服務的核心需求,特別要求6G網絡在保證傳統信息安全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隱私保護的基礎上,格外重視網絡的彈性、可信等廣義功能安全。
對此,鄔江興認為,我國6G研究應繼續保持在內生安全、多模態網絡等方面的技術優勢,構建6G內生安全可信體系。同時,教育體系應轉變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方向,使之從“看家護院”的衛士轉變為懂安全的設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