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艾靈會展有限公司十九年來主辦方已累積幫助展商及行業企業促成100GW以上的光儲項目合作,涵蓋光儲產品制造、光儲電站投融資、設計建設、運維等光儲產業鏈各個環節。亞洲光儲展是企業開拓新渠道、建立楷模形象、溝通合作伙伴的重要舞臺。在此之外,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步伐的加速,源網荷儲一體化作為一種具有廣闊前景和重要戰略意義的能源發展模式,正逐漸成為能源。為了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的創新發展,我們精心策劃了全新的源網荷儲一體化融合創新發展論壇,通過主題演講、專題研討、案例分享、成果展示等多種形式,為參會者搭建一個多方位、多層次的交流合作平臺,共同探討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路徑,推動能源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主辦方介紹綠色能源產業發展促進會(簡稱GEA)是由光伏、儲能、氫能等綠色能源產業鏈企業組建并經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社會團體組織,主要從事國內外綠色能源產業政策、技術、市場發展研究;提供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咨詢;開展碳認證與管理、ESG能力建設,海外投資并購、建廠選址、營銷推廣、財稅合規、法律風險等培訓與咨詢;組織商務考察、展覽展示、論壇、信息交流等活動;承接政、府有關部門委托項目。攜手上海艾靈會展,共赴亞洲光儲創新與合作之旅!浙江開展儲能技術
第二十屆亞洲光儲創新論壇暨展覽會憑借其權、威性與專業性、規模宏大、高質量的論壇與專題活動、豐富的展品與展示內容、強大的媒體宣傳與報道、廣、泛的行業交流與合作機會、專業的觀眾群體與高質量的商機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務與設施等優勢,將成為亞洲光儲領域的一次盛會。通過本屆展會,參會者將深度洞察行業前沿趨勢,掌握新技術突破,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探索光儲產業的無限可能。未來,隨著全球能源格局的加速變革和光儲技術的不斷發展,亞洲光儲創新論壇暨展覽會將繼續發揮其在行業內的引、領作用,為參會者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量的交流平臺和服務。同時,展會也將不斷拓展其國際影響力,吸引更多國際企業和專業人士的參與,共同推動全球光儲產業的繁榮發展!北京現代儲能電池打造亞洲光儲創新與合作新典范,上海艾靈會展創新合作顯實力,歡迎從事源網荷儲領域的企業參會、參展參觀!
今年1月23日,國家能源局舉行發布會,披露了2024年儲能發展情況,主要數據如下:1.截至2024年底,全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達,較2023年底增長超過130%。平均儲能時長,較2023年底增加約。據電網企業統計,2024年新型儲能等效利用小時數約1000小時。2.分地域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TOP5分別為:內蒙古1023萬千瓦/2439萬千瓦時,新疆857萬千瓦/2871萬千瓦時,山東717萬千瓦/1555萬千瓦時,江蘇562萬千瓦/1195萬千瓦時,寧夏443萬千瓦/882萬千瓦時。河北、浙江、甘肅、廣東、湖南、廣西、河南、安徽、湖北、貴州等10省區裝機規模超過200萬千瓦。華北地區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占全國,西北地區占,華東地區占,華中地區占,南方地區占,東北地區占。3.從單站裝機規模看,新型儲能電站逐步呈現集中式、大型化趨勢。截至2024年底,10萬千瓦及以上項目裝機占比,較2023年提高約10個百分點,1萬-10萬千瓦項目裝機占比,不足1萬千瓦項目裝機占比。4.從儲能時長看,4小時及以上新型儲能電站項目逐步增加,裝機占比,較2023年底提高約3個百分點,2-4小時項目裝機占比,不足2小時項目裝機占比。
第十八屆亞洲光儲創新展覽會暨合作論壇,對22家光伏創新企業、1家水面光伏前列企業、11家光伏具影響力企業、6家光伏逆變器具影響力企業、7家光伏支架企業、10家光伏跟蹤系統企業、25家分布式光伏創新品牌、17家分布式光伏良好經銷商、6家儲能創新企業、6家分布式光儲品牌以及4位新能源行業先進工作者進行了表彰。同時,2023年恰逢AsiaSolar十八周年慶,主辦方還特別對20位個人和33家企業分別頒發了“ASIASOLAR十八周年特別貢獻人物、ASIASOLAR十八周年特別貢獻企業”等獎項,以示感謝大家一直以來對AsiaSolar的大力支持。大會現場,行業精英齊聚、觀點交鋒碰撞,光儲展覽、論壇交相輝映的同時,也為中國新能源行業帶來了一場豪華的思想盛宴。光儲產業是推動能源結構綠色轉型的重要途徑,必將是我國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中堅力量。 助力綠色能源發展,探討能源轉型核、心議題,洞悉未來發展趨勢,源網荷儲一體化作為能源系統的關鍵路!
新型儲能裝置在生產和應用各個環節,如儲能裝置的設計、招投標、制造、驗收、接入試驗與調試、設備交接以及運行維護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我國在新型儲能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科研與實踐活動,具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與應用經驗,初步具備了建立儲能技術標準體系的基本條件。制定新型儲能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技術標準,推動新型儲能技術標準化建設工作,是實現儲能產業規模化、工程化應用的先決條件。建立氫能并入居民用天然氣管網相關標準,通過氣體管網的運輸,實現大規模儲能及調峰,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同時實現電網和氣網的耦合,增加電力系統靈活性。儲能產業方面一是要加大創新投入,設立獨、立的儲能國家重大專項計劃。建立健全儲能產業專業標準體系和供應鏈體系,突破制約儲能產業推廣的安全性、經濟性和使用壽命等關鍵問題。加大鼓勵研發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激發創新活力,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二是要完善政、府支持和投融資機制。吸引社會資本投入,加快推動我國儲能技術大規模應用試點,進一步充分積累運行經驗和云儲能、大數據的建設,逐步搶占全球儲能技術應用領域話語權和國際影響力;建立儲能產業聯合創新研究機構。 亞洲光儲創新論壇暨展覽會,聚焦技術創新與應用案例分享,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交流合作!安徽哪里有儲能源網荷儲論壇
創新驅動發展,上海艾靈會展亞洲光儲展合作共贏!浙江開展儲能技術
中國發展儲能的技術路線、產業發展仍需政策支持。如何挖掘更多的儲能應用價值,提升儲能項目經濟性,是儲能產業當前發展需要關注的焦點。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較大的電力開發和應用市場,中國需要更先進的技術和創新作為進一步發展的支撐,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實現能源結構轉型做出新的更大貢獻。國內儲能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產業集中度還不是很高,基礎研發和核、心技術投入不足,成本優勢與產業政策落地的細則還不是很明朗。這需要優、質企業做好前瞻布局,也需要整個產業鏈上上下游協同發力和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政策及標準方面,一是將儲能充分納入國家能源體系,制定國家層面的儲能產業發展戰略與實施路線圖。是加快儲能技術及應用標準體系建立。標準是技術實現產業化的基礎,也是支持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內外新型儲能方面的標準尚處于探索階段,標準數量很少,標準體系的建立剛剛起步。各個國家都在積極制定儲能標準,我國也應加快儲能標準的制定工作,緊跟國際標準的步伐,在國際標準中爭取更多話語權,爭取將我國的技術、示范項目技術成果納入國際標準中,避免出現標準滯后于市場的現象。由于相關技術標準的缺失。浙江開展儲能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