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心泵是靠葉輪旋轉時產生的離心力來輸送液體的泵。在水泵啟動前,必須使泵殼和吸水管內充滿水,再啟動電機。使得泵軸帶動葉輪和水做高速旋轉運動,而水就會發生離心運動,被甩向葉輪外緣,經蝸形泵殼的流道流入水泵的壓水管路。離心泵主要由葉輪、軸、殼軸封和密封圈組成。通常情況下,離心泵啟動前,泵殼應充滿液體。當原動機驅動泵軸和葉輪旋轉時,一方面液體與葉輪周向運動,另一方面在離心力作用下,液體從葉輪的中心拋向外面。液體從葉輪中獲得壓力能和速度能。當液體流經蝸殼進入排放口時,部分速度能將轉化為靜壓能。當液體從葉輪中噴出時,葉輪的中心部分形成一個低壓區,與吸入液體表面的壓力形成壓差,在一定的壓力下不斷地吸入和排出液體。半導體制造用 E+H 儀表,確保生產精度。杭州Cerabar PMP51B壓力變送器
密封面表面滑溝,端面貼合時出現缺口導致密封元件失效,主要原因有:①液體介質不清潔,有微小質硬的顆粒,以很高的速度滑人密封面,將端面表面劃傷而失效。②機泵傳動件同軸度差,泵開啟后每轉一周端面被晃動摩擦一次,動環運行軌跡不同心,造成端面汽化,過熱磨損。③液體介質水力特性的頻繁發生引起泵組振動,造成密封面錯位而失效。液體介質對密封元件的腐蝕,應力集中,軟硬材料配合,沖蝕,輔助密封0形環,V形環,凹形環與液體介質不相容,變形等都會造成機械密封表面損壞失效,所以對其損壞形式要綜合分析,找出根本原因,保證機械密封長時間運行。北京模擬式ORP電極Ceragel CPS72E+H 的耐高溫儀表,應對高溫工業場景。
回轉泵的出現與工業上對液體輸送的要求日益多樣化有關。早在1588年就有了關于四葉片滑片泵的記載,以后陸續出現了其他各種回轉泵,但直到19世紀回轉泵仍存在泄漏大、磨損大和效率低等缺點。20世紀初,人們解決了轉子潤滑和密封等問題,并采用高速電動機驅動,適合較高壓力、中小流量和各種粘性液體的回轉泵才得到迅速發展。回轉泵的類型和適宜輸送的液體種類之多為其他各類泵所不及。離心泵的選擇及安裝離心泵應該按照所輸送的液體進行選擇,并校核需要的性能,分析抽吸,排出條件,是間歇運行還是連續運行等。離心泵通常應在或接近制造廠家設計規定的壓力和流量條件下運行。
離心泵密封裝置泄漏處理:工作流程:要減少泄漏,首先要正確安裝填料。首先清理填料涵,檢查軸套和填料涵的外表面是否完好,是否有明顯磨損。盤根規格應按規定選擇,性能應符合輸液要求,尺寸應符合要求。泄漏過細。切根時刀口要鋒利,接口要切成30°~45°的斜角,切面要平整。填料涵切好的盤根要整圓,不能短缺,也不能超長。盤根裝入填料涵后,相鄰兩圈接口應錯開90°。若安裝水冷結構,應注意將填料涵的冷卻水進口錯開這盤根,并將水封環的環行室正好對準進水口。安裝一圈盤根后,將填料壓蓋均勻擰緊,直至盤根確認到位。松開填料壓蓋,從新擰緊到適當的緊力。一般安裝盤根后不緊或稍緊,泵注水后緊緊盤根,但要使盤根有輕微泄漏。泵啟動后,根據盤根溫度和泄漏量擰緊盤根。也就是說,泄漏不能太大或溫度過高。E+H 的防水型儀表,用于潮濕作業環境。
離心泵機械密封失效的分析:離心泵停機主要是由機械密封的失效造成的。失效的表現大都是泄漏,泄漏原因有以下幾種:①動靜環密封面的泄漏,原因主要有:端面平面度,粗糙度未達到要求,或表面有劃傷;端面間有顆粒物質,造成兩端面不能同樣運行;安裝不到位,方式不正確。②補償環密封圈泄漏,原因主要有:壓蓋變形,預緊力不均勻;安裝不正確;密封圈質量不符合標準;密封圈選型不對。實際使用效果表明,密封元件失效很多的部位是動,靜環的端面,離心泵機封動,靜環端面出現龜裂是常見的失效現象,主要原因有:①安裝時密封面間隙過大,沖洗液來不及帶走摩擦副產生的熱量;沖洗液從密封面間隙中漏走,造成端面過熱而損壞。E+H 壓力開關,在壓力異常時及時報警。四川E+HCerabar PMP75壓力變送器
E+H 科氏質量流量計,精確測量流體質量流量。杭州Cerabar PMP51B壓力變送器
利用離心力輸水的想法很早出在列奧納多·達芬奇所作的草圖中。1689年,法國物理學家帕潘發明了四葉片葉輪的蝸殼離心泵。但更接近于現代離心泵的,則是1818年在美國出現的具有徑向直葉片、半開式雙吸葉輪和蝸殼的所謂馬薩諸塞泵。1851~1875年,帶有導葉的多級離心泵相繼被發明,使得發展高揚程離心泵成為可能。盡管早在1754年,瑞士數學家歐拉就提出了葉輪式水力機械的基本方程式,奠定了離心泵設計的理論基礎,但直到19世紀末,高速電動機的發明使離心泵獲得理想動力源之后,它的優越性才得以充分發揮。杭州Cerabar PMP51B壓力變送器
離心泵用機械密封經過靜試后,運轉時高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會抑制介質的泄漏。因此,試運轉時機械密封泄漏在排除軸間及端蓋密封失效后,基本上都是由于動、靜環摩擦副受破壞所致。引起摩擦副密封失效的因素主要有:操作中,因抽空、氣蝕、憋壓等異常現象,引起較大的軸向力,使動、靜環接觸面分離;對安裝機械密封時壓縮量過大,導致摩擦副端面嚴重磨損、擦傷;動環密封圈過緊,彈簧無法調整動環的軸向浮動量;靜環密封圈過松,當動環軸向浮動時,靜環脫離靜環座;工作介質中有顆粒狀物質,運轉中進人摩擦副,探傷動、靜環密封端面;設計選型有誤,密封端面比壓偏低或密封材質冷縮性較大等。試運轉中經常出現,有時可以通過適當調整靜環座等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