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接地電阻?接地電阻就是電流由接地裝置流入大地再經大地流向另一接地體或向遠處擴散所遇到的電阻,它包括接地線和接地體本身的電阻、接地體與大地的電阻之間的接觸電阻以及兩接地體之間大地的電阻或接地體到無限遠處的大地電阻。接地電阻大小直接體現了電氣裝置與“地”接觸的良好程度,也反映了接地網的規模。在單點接地系統、干擾性強等條件下,可以采用打輔助地極的測量方式進行測量。接地電阻主要分以下三種。1.保護接地:電氣設備的金屬外殼,混凝土、電線桿等,由于絕緣損壞有可能帶電,為了防止這種情況危及人身安全而設置的接地裝置。2.防靜電接地:防止靜電危險影響而將易燃油、天然氣貯藏罐和管道、電子設備等設置的接地裝置。3.防雷接地:為了將雷電引入地下,將防雷設備(避雷針等)的接地端與大地相連,以消除雷電過電壓對電氣設備、人身財產的危害的接地,也稱過電壓保護接地。檢查儀器儀表電池,檢查儀器、儀表所使用的電池是否在正常值范圍。歷下區專業防雷檢測單位
這一階段是檢測的主要部分,也是較為辛苦繁頊的部分。1、主動同被檢單位(或稱客戶)出示有關證件和文件。證件包含工作證、濟南防雷檢測中心上崗證、執法證收費員證、電工證等,各地的狀況不一樣,證件的品種也有所不同。2、查看有關圖紙、問詢有關狀況。防雷裝置有些是隱蔽工程,在檢測中是不或許檢測到的,如地網的做法、屏蔽的網格尺寸、墻內或地下接地體及其材料標準等。這就需求經過查看圖紙、問詢等方式來取得有關狀況。3、.施行檢測。檢測可分為查看和丈量兩部分,查看是定性的,而丈量則是定量的。丈量項目則相對少一些,主要有接地電阻值、避雷帶和引下線的截面積、焊接長度、引下線的間隔間隔、避雷針的維護范圍、電涌維護器的引線長度、土壤電阻率等,其中有些項目則需求經過核算得出結論。檢測成果和數值必須記載清楚,便于收拾。濟南防雷檢測中心請被檢單位的有關負責人陪同檢測,則能夠少走彎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4、寫呈現場陳述或下達危險整改通知書。沂水縣建筑防雷檢測第三方公司消防工程檢測維保和評估。
引下線檢測:①對于初次檢測的引下線應檢查引下線防雷施工的隱蔽工程記錄。②檢查明敷引下線是否平直,無急彎。引下線支持件1司距是否符合水平直線部分0.5~1.5m,垂直直線部分1.5~3.0m,彎曲部分0.3~0.5m的要求。③檢查引下線、接閃器和接地裝置的焊接處是否銹蝕,油漆是否有遺漏及近地面的保護設施。④初次檢測時應用卷尺測量每相鄰兩根引下線之間的距離,記錄引下線布置的總根數,每根引下線為一個檢測點,按順序編號檢測。⑤初次檢測時應用游標卡尺測量每根引下線的規格尺寸。⑥測量明敷引下線與附近其他電氣線路的距離,一般不應小于1.0m。⑦檢查斷接卡的設置是否滿足如下要求:1)采用多根引下線時,宜在各引下線上距地面0.3~1.8m之間裝設斷接卡。2)當利用混凝土內鋼筋、鋼柱作為自然引下線并同時采用基礎接地體時,可不設斷接卡,利用鋼筋作引下線時應在室內外的適當地點設若干連接板,該連接板可供測量、人工接地和作等電位連接用。當只利用鋼筋作引下線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在每根引下線上距地面不低于0.3m處設接地體連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體時應設斷接卡,其上端應與連接板或鋼柱焊接。連接板處宜有明顯的標志。
避雷檢測廠家辦公建筑、居住建筑和普通住宅的測量,應在引下線附近選擇明敷引下線的測量點,暗敷引下線的測量點應主要選擇在避雷帶、四角、廣告牌、衛星接收天線和突出的金屬物體上。避雷檢測廠家對于常見的單獨煙囪、水塔和避雷針的測量,只應選擇引下線位置進行測量。對于計算機信息系統,測量點主要選擇在設備外殼、框架、靜電地板框架、金屬隔板、避雷器引下線、配電系統接地、金屬門窗等。(1)在避雷檢測過程中,還會檢查防雷產品的工作狀態,主要是檢測電源的防雷模塊、防雷箱、防雷插座等。此外,還將檢測防雷裝置的連接線和接地線,以了解防雷裝置的整體工作情況。(2)對建筑物進行詳細的防雷測試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可靠的防雷設備可以保護整個建筑物及其居住者,所以在交付時應進行防雷測試,并在一定時間內進行有效的防雷測試,以保證避雷器和接地設備的正常使用。本溪防雷檢測,一對一專業服務。
本溪普天防雷檢測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注冊資金2000萬元,公司已取得山東省質監局的CMA檢測資質以及山東省氣象局認可的防雷檢測甲級資質。一家致力于為客戶解決雷電防護問題的綜合檢測公司、如今已經發展成為集防雷設施檢測、防雷工程施工、數字化防雷平臺搭建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作為在防雷業內具有豐富經驗的防雷檢測公司之一,突破傳統檢測形式,將檢測業務、智慧防雷業務和雷電防護技術支持連成三位一體的服務鏈。檢測經驗豐富,收費合理,多方式項目合作模式,歡迎來電咨詢洽談。建筑防雷檢測多少錢
綠色產品、綠色建材。歷下區專業防雷檢測單位
《風力發電機組—防雷裝置檢測技術規范》(GB/T36490-2018)是2019年2月1日實施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歸口于全國風力發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該規范規定了風力發電機組防雷裝置的檢測程序、檢測項目、檢測要求、檢測方法、檢測周期和檢測數據整理。該標準適用于600kW及以上的陸上機組的防雷裝置檢測。制定背景:風力發電機組防雷系統是保障風力發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因雷擊導致的設備損壞數量龐大,尤其在風力發電機組投產后運行維護階段沒有相應的國家標準對機組的防雷裝置運行狀態進行標準化安全監督手段與措施;導致運行過程出現風力發電機組防雷裝置失效導致的風險暴露問題。風力發電機組的防雷裝置與傳統電力行業\建筑行業的防雷系統存在較大差異,不能用建筑物防雷裝置的檢測標準套用風力發電機組,風力發電機組有著其獨特的配電\控制系統特點,存在著高低壓\強弱電控制系統并存的現實情況。而風力發電機組自身的防雷設計標準主要依據IEC相關標準,對于技術監督的檢測環節尚缺少必要的標準約束、運行維護標準也在制定過程中;因此,建立一套針對風力發電機組自身特點的、防雷系統技術監督檢查標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歷下區專業防雷檢測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