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發布時間:2018-5-28 9:9
5月23日,迄今為止綠色物流領域最大的攻堅戰發聲。當天,阿里巴巴宣布推出綠色物流2020計劃,率先向快遞污染宣戰。在阿里生態內,由菜鳥牽頭,天貓、盒馬、閑魚、零售通、餓了么攜手共繪綠色物流大圖。阿里巴巴還發出呼吁,希望全社會一起努力,推進綠色包裝。
而就在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明確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也為“三大攻堅戰”之一的污染防治擘畫了重要藍圖。向快遞污染宣戰,無疑與之形成了呼應。
“無網購不生活”已成為時下很多人的生活情景,“快遞小哥”也成了人們生活中的剛需式存在。這也是觀察互聯網時代電商、物流業態的切口:當下,快遞行業的爆炸式增長,與電商高速發展、網購快速普及相映成趣。數據顯示,我國的快遞業務量已連續4年穩居世界第一。
但在傲人成績的背后,也要看到,任何生產消費行為都難免產生“環境成本”,快遞業也不例外——快遞包裝通常包括快遞運單、編織袋、塑料袋、封套、包裝箱、膠帶以及內部緩沖物7大類,而包裝過度繁縟、“大材小用”、回收率畸低等問題,也導致快遞垃圾、資源浪費的增多。
在此背景下,快遞垃圾減量,已成為社會性問題。在生態經濟學的視域中,物流涉及到經濟與生態環境兩大系統,也理應架起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之間彼此聯系的橋梁。揆諸既往,物流企業或許考慮更多的是商品觸達用戶過程中的安全便利,消費者則更關心所購商品的完好無損,但在綠色發展已成社會共識、快遞污染又不容小覷的背景下,對綠色物流的關注和推動理應不斷加碼。
對快遞行業而言,如果說,打造智慧物流供應鏈、實現物流業提質增效是長線發展共識,那時至今日,其發展的“相框”還應裱在“綠色”的背景墻上。讓物流“綠”起來,還應成為整個行業的價值自覺。
在這方面,作為物流網絡平臺的菜鳥網絡,就是先行者與積極推動者。從2016年菜鳥聯合30多家物流合作伙伴,發起全行業最大規模的聯合環保行動開始,菜鳥網絡就在持續在推動綠色物流在全社會落地:與地方政府共建綠色物流城市,聯手主要物流企業成立首個物流環保公益基金,舉阿里之力全面打響跟快遞污染的戰爭……更早之前,它還于2014年5月推出了標準化的公共電子面單平臺,向全行業開放,這打通了以高效、環保為特征的電子面單普及的行業壁壘,助推了傳統紙質面單漸次退出歷史舞臺。
綠色物流不能靠“一個人的戰斗”,還得全行業參與,這也需要平臺鋪路、領跑者帶路。而作為物流基礎設施型平臺和技術層面的領跑者,菜鳥也是以全局性眼光、賦能思維、系統化視角去推動此事:它依托平臺優勢與技術長處,攜手同行在綠色包裹、綠色回收、綠色配送、綠色智能四個方面發力,并為其提供涵蓋包裝、打包、配送、路徑規劃、回收等環節的從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綠色包裹,主要包括開發應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裝及無膠帶紙箱等,替換當下的傳統包裝;綠色回收,則是在覆蓋全國城市和社區的菜鳥驛站設立“綠色回收專區”,讓更多紙箱加入循環行列;綠色配送,是指通過在城市配送領域大力推廣新能源車,減少城市碳排放;綠色智能,是利用智能箱型設計和切箱算法,節省大量包裝耗材。
無論是電子面單、紙箱優選算法等技術,還是循環箱、可降解快遞袋、無膠帶紙箱、社區回收臺等工具,對快遞等行業無疑都是現實之需。它們的應用面做加法,就是綠色物流的“增量推進”。
對那些物流快遞企業而言,也該積極作為,盡早對標這些先進技術,推動綠色工具的應用。推動綠色物流,不單是為了社會,也是為了企業自身。“快只能保證不輸,綠才能贏”,相較于快,綠色發展才是物流行業最核心的競爭力。此次阿里巴巴2020綠色物流計劃率先向快遞污染宣戰,也是在示范效應中帶動行業性綠色物流水平的提升。
事實上,綠色物流事關社會各方,也需要全社會秉持共同體意識協力參與。所以快遞污染的全鏈路治理,要依靠行業企業的自發行動,也要靠政策法規在前端的支撐,靠用戶在末端的呼應。
2017年,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科技部等十部委就聯合發布《關于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將綠色包裝的重要性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并針對綠色包裝推廣的瓶頸——標準、成本、資源分散以及回收難點,提出了對應的舉措,以法律手段、財政扶持為可循環包裝的大規模使用奠定了基礎;還明確,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將提高到50%,基本建成專門的快遞包裝物回收體系。在坊間,隨著民眾環保意識的強化,對綠色物流的認同度和接受程度也普遍越來越高。
污染防治攻堅戰終歸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防治快遞污染也是,這也需要全社會吹響“集結號”,一起行動起來。在此之際,中國最領先的線上線下商業業態率先向快遞污染宣戰,可謂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