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發布時間:2025-4-14 10:5
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6G作為未來產業之一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如何搶占6G技術與產業發展制高點?在南京舉行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上,海內外專家、龍頭企業代表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展開廣泛研討。
6G科研和應用初具雛形
在大會期間舉辦的“6G前沿成果展”,集中展示了我國20多家相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6G技術領域的最新研發進展與場景。
記者看到,由中國電信聯合北京郵電大學研發的“可視化6G衛星接入網系統級仿真平臺”,可對目前超大低軌衛星星座進行前期仿真驗證;由南京市交通集團打造的“南京市低空飛行服務平臺”,依托前沿通信技術,以及無人機、光電跟蹤等硬件設備,可實現低空飛行的全過程管理。
“6G作為新一代智能化的信息基礎設施,不僅是移動通信技術的延續,更是人工智能、集成電路、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深度融合的產物。”中國工程院院士、東南大學校長孫友宏認為,6G將推動空天地海一體化通信、智能感知等領域的重大突破,為社會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提供全新的基礎支撐。
太湖超遠距離漁業資源保護、上秦淮超大容量城鄉綜合治理、無線谷超低時延智能網聯交通……這是記者在紫金山實驗室6G領域概念驗證中心看到的場景。2025年3月30日成立的此中心旨在支撐6G場景技術驗證,對接應用需求,促進6G技術提前落地。
在大會期間,還發布了由專家團隊撰寫的《2025年移動通信系列成果發布》,其中涵蓋了6G關鍵技術、6G毫米波技術、數字低空、車聯網等多個前沿方向的30個白皮書。
AI為6G發展提供新動能
“6G面臨一個新的機遇,就是AI的到來,AI可以給6G提供新動能。”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6G在未來諸如機器視覺、遙控、遠程檢修等大量的工業應用場景上,可充分證明它的有效性和經濟性。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淀與全球協作,6G與AI的結合成了極具潛力的發展方向。”科學技術部五司副司長邱鋼說,當前,全球正圍繞6G技術展開攻關,在AI加速創新應用的同時,有望催生出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未來社會的數智化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據介紹,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信息通信前沿技術發展,目前我國在6G超大規模天線陣列、通感一體、內生AI通信等關鍵技術方面均取得了重要進展。
在大會期間,紫金山實驗室與通號低空、銀河航天簽約,共同推動6G在應急通信、低空經濟等前瞻領域的應用探索。全國高校信息通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則與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簽約,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聚焦6G與移動智能技術,加快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欒曉維認為,6G網絡和AI可以實現融合發展,一方面AI助力6G網絡提升通信性能,另一方面6G網絡能成為AI應用的基礎使用平臺,在分布式算力和大帶寬、低時延連接方面賦能千行百業。
全球合作發展和使用6G技術
“共筑創新,同享未來”,本次大會提出全行業共同定義6G和產業生態。與會人士期待通過此次大會釋放積極信號,大力倡導廣泛的國際合作。
“6G的發展需要全球共同攜手努力。”邱鋼說,應合力推動形成6G國際統一標準,共建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全球6G生態圈。
“移動通信系統是全球性的,統一標準能帶來諸多好處。就好比不同手機制式帶來的混亂和浪費,如果全世界能達成協議,制定統一標準,就能大大降低用戶和制造商的成本。”中國科學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尤肖虎說。
大會匯聚了來自美國、加拿大、英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知名專家學者。與會人士認為,隨著新技術不斷涌現,應該加快構建開放的學科體系和合作生態,共同攜手發展和使用6G技術。(記者沈汝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