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發布時間:2025-3-24 10:29
本報記者 張文湘 賀王娟
近期,多地紛紛出臺政策或成立產業投資基金,加碼布局人工智能賽道。
具體來看,3月1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上海市促進服務業創新發展若干措施》提出,支持AI融合賦能,評選一批性能先進的細分專用模型并給予補助,并支持大模型企業設立產業生態基金。
蘇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近日發布了《蘇州市加快發展AI芯片產業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見稿)》,其中提出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產業專項母基金,重點投資于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潛力大的AI芯片創新型企業。
廣東省人民政府官網顯示,今年3月16日,廣東恒健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與中國工商銀行廣東省分行、工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簽約,共同推動組建總規模100億元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產業投資基金。
“目前各地AI相關產業各具特色。例如,北京在算法研發和基礎研究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深圳則依托華為、大疆等硬件制造巨頭,形成了完善的機器人硬件集成和產業鏈配套體系;上海聚焦金融、醫療等垂直領域的AI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具體行業落地。”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郭濤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談及設立產業投資基金對AI產業的影響,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江瀚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產業投資基金的投入將進一步促進當地AI相關產業發展,加速技術突破和產業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
郭濤認為,為了突破AI產業相關瓶頸,產業基金的投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以投帶研”的模式,可以加速技術的轉化和應用,同時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推動區域產業鏈從低端制造向高附加值環節升級,實現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各地應因地制宜布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因素,明確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避免一擁而上,造成產業資本浪費。”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工作組專家高澤龍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高澤龍進一步表示,企業應加大在關鍵技術上的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瓶頸,提升產品的智能化、可靠性,并拓展應用場景,加強產業鏈協同,共同推動整個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