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4-12-12 10:7
“貢獻志愿力量 創造美好生活”。優秀家庭教育志愿者,為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家庭教育的問題,帶來新經驗和新解法。
2024年12月5日,第39個國際志愿者日之際,“2024年家庭教育志愿者活動”在深圳舉辦。本次活動以“志愿同行,合力賦能家庭教育”為主題,旨在探討數智時代如何構建協同共治、親子共育的家教模式,營造科技向善的網絡環境,提升家庭數字素養,共同護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活動上,父母必讀雜志社、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聯合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共同揭曉了“2024 年度優秀家庭教育志愿者和優秀志愿服務隊”。
獲獎的優秀家庭教育志愿者和優秀志愿服務隊,是從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全國 28萬志愿者中擇優推選出來,為家庭教育和親子關系作出了突出貢獻。他們包括:從家庭教育“淋雨者”轉變為“撐傘人”的鄭州“防沉迷媽媽”涵濤、夫妻共學的家庭教育典范榮麗群楊建生夫婦、資深心理咨詢師李云霞、從英語老師到專職家庭教育的秦高峰、年過六旬的溫暖使者毛美麗、湖北大學生志愿者陳鵬飛、南京公益先鋒張善飛、武漢青年志愿者協會項靈芝、上海志愿服務隊楊柳青、四川的警校教師廖勝利、多年志愿經歷的趙金旭,還有來自鄭州、南京、武漢和呼倫貝爾的志愿服務隊。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保護處處長朵拉·朱斯蒂、深圳市婦女兒童發展基金會秘書長王芳、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惲梅、父母必讀雜志社主編劉國平、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錢煒、騰訊集團客戶服務部總經理黃金生、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林濤、騰訊集團科技公關負責人許好好、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負責人李靜等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動。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兒童保護處處長朵拉·朱斯蒂在致辭中提到,“積極養育”作為一種有效策略,能夠促進家庭和諧、兒童福祉和兒童保護工作。一項在32個中低收入國家開展的研究也發現,高質量的親子教育項目能顯著減少兒童虐待和嚴厲的管教方式,減輕照顧人的壓力和心理健康問題,減少兒童的行為問題。
全國各地志愿者深入社區、校園及家庭,為家庭教育答疑解惑
未成年人網絡使用引發的家庭教育問題,背后關聯著復雜的家庭、學校以及社會環境等多重因素。解決一個家庭的問題,沒有標準解法,需要始終保持“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做家庭矛盾的“化解劑”、和諧社會的“黏合劑”,貴在長期堅持和公益付出。
父母必讀養育科學研究院院長惲梅在活動上談到,志愿者們用實際行動,為孩子們的成長、為家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讓個人力量變成集體力量、集體智慧,為構建起家庭教育支持體系提供了新的視角。父母必讀雜志社主編劉國平對此表示,家庭教育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特別需要家庭能夠整體地去改變、去轉化。
在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錢煒看來,志愿者們在家庭、校園、社區、社會等環環相扣的生態中,找到了改善家庭關系和完善家庭教育的機會。他認為,家長的自我成長和志愿者的助人行為是一個雙軌交織的過程,需要強大的組織保障體系和生態建設能力。
本次獲得榮譽的2024年度優秀家庭教育志愿者系從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全國 28萬志愿者中擇優推選。據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志愿隊伍發起人馬瀅介紹,自 2017年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為青少年在使用網絡產品時提供綜合的網絡保護服務。在自身持續投入的同時,營地也發起了志愿服務隊,持續匯聚社會各方力量,至今已經在40多個城市連接起全國28萬志愿者,通過賦能志愿者和搭建幫扶橋梁,為百萬家庭答疑解惑。
為了進一步提升志愿者的專業素養和服務能力,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以及《父母必讀》雜志三方還共同啟動了“2025家庭教育志愿者賦能提升計劃”,通過專業培訓、經驗分享等形式,為志愿者們帶來更多的支持和能量,從而為家庭教育事業做出更多貢獻。
近期,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還聯合深圳市羅湖區婦聯開展“E網同行·科技筑夢”項目,致力于提升青少年及家庭整體網絡素養。該項目通過賦能培訓,為全區社工提供專業指導,并設立“網絡素養加油站”,走進社區家庭和小學校園,提供持續的家庭教育和網絡素養知識互動課程。
據騰訊社會研究中心主任林濤介紹,為踐行“科技向善”的使命愿景,騰訊從家庭、公益、社會不同角度積極投入,共筑未成年人保護生態。在騰訊客服未成年人保護營地和全國志愿者公益聯動之外,騰訊還積極聯合、配合中央網信辦、全國婦聯、團中央等部門,與社會公益組織聯動,將網絡保護趣味課堂與網絡安全知識帶進校園和社區。目前,“給鄉村孩子上一堂網絡保護課”、“權益崗攜志愿者在行動”、“'未'你守護清朗網絡”等項目已在45個城市推廣實踐。
提升家庭的網絡素養,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關鍵一公里”
“家庭教育是一場沒有終點的旅程,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探索”。在本次活動的開放交流環節,與會專家與志愿者們從各自領域出發,共同探討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家庭教育的更優解法。
據共青團中央《第6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上升至1.96億人,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達97.3%。孩子們在網絡世界中可以獲取豐富的知識,開闊視野,同時也面臨著諸如網絡安全、虛假信息、網絡成癮等風險問題。因此,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引導孩子健康地使用互聯網,提升家庭的網絡素養,是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關鍵一公里”。
北京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未成年人網絡素養研究中心主任方增泉談到,“在數字時代養育孩子是一件極具挑戰的事。家長在指導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技能上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變遷,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也需要與時俱進,家長要轉變自己的認知和行為,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和親密關系”。
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父母必讀雜志社主編劉國平分享說,在家庭教育問題上,很多專家包括心理學專家也有迷茫的時候,需要思考和學習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因為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家庭教育既有戰略性的一面,也有個性化的一面。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錢煒認為,不同家庭面臨不一樣的困境和挑戰,重要的是找到是什么阻礙了家長和孩子之間的紐帶,回到當下調整“焦慮”狀態,以“松弛”的心態與孩子開始建立連接。
正如優秀志愿者榮立群所說,家長的學習意識和良好的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而構建這樣的環境需要家庭中每一個成員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