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網 發布時間:2024-7-11 9:33
中國經濟網北京7月10日訊(記者 李方) 手機上就能操作的輔抱式移位機、伸伸手掌就能完成付款的微信刷掌支付、幫助飛行員有效完成飛行訓練科目的全動飛行模擬機視景系統……7月9日,2024(第二十三屆)中國互聯網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在大會展區,騰訊帶來了不少最新的科技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展示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正在方方面面助力產業發展和社會進步。
其中,專為中國失能老人設計的智能化照護產品——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一經亮相便吸引了全場的關注。
參觀者現場體驗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
更懂中國老人的智能移位機
據悉,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由騰訊SSV時光實驗室提供技術支持、與湖南一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共創研發。它針對中國老人的身體特征,模擬并優化了護理人員抱起老人的自然動作,采用半環繞背負曲線和二段配合抬升設計,利用人體工學原理,可以輕松把無法自主移位的失能老人抱起,并在輪椅、馬桶、床等多場景轉移,提高護理效率和失能老人移動的安全性。
經過測試,一名體重80公斤的老年人,以前可能需要3名護工才能抬起移動;用上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后,只需一名護工就能輕松完成老人的移位;相比于傳統懸吊式移位機移位一次可能需要5分鐘的時間,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抬起和放下老人的操作,可以在1分鐘以內完成。
在去年深圳國際智慧養老產業博覽會上,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首次亮相。此次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展出的,是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迭代升級后的2.0版本,與原機型相比,有了更強大的數字技術加持和更好的設計體驗。
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2.0采用了更先進的傳感器技術,結合物聯網和云計算,實現了在手機上用微信小程序就能進行移位機的遠程操作,并且能在老人移動過程中實時監測和分析老人的體重等生理數據,無論是養老機構還是老人親屬,只要接入后臺就可以直接獲知老人移位的狀態。
除了打通微信小程序生態,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2.0還能對接智慧養老系統,根據不同使用者的身體特征匹配不同的上升曲線、記錄相關的使用數據和控制程序,同一臺移位機通過不同的控制程序就適配不同人的需求,真正實現智能化、定制化、人性化的服務,未來在租賃、共享等場景下有了更多的可能。
在設計體驗方面,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2.0增加了輔助臀兜的設計,在使用者處于坐姿狀態下,通過背部和腿部的支撐,可以更舒適地完成移位過程。這一設計的改進,讓這款移位機也可以應用在肢體功能受損的殘疾人移位場景,大大提升了移位機的使用體驗,擴大了使用范圍。
未來探索融入更多AI技術
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誕生的背后,是4400萬中國失能老人的現實需求。
根據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21-2022)》,截至2022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達到2.8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約4400萬。由于四肢功能受損,這些老人們失去了部分甚至全部吃飯、穿衣、上下床、上廁所、室內走動和洗澡這些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生活無法自理。
室內的抱起轉移,是決定失能老人生活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但與需要護理的4400萬失能老人這一數據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我國養老護理人員僅有50余萬。而這50余萬的護工,以50歲左右的女性護工為主,男性護工尤其短缺,這就導致女性護工在轉移老人時往往很吃力,很容易產生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
為失能老人提供一臺安全、好用的輔助移位機器,就能很大程度上解決他們的日常照護需求。然而,國內外市場上優質移位機價格昂貴、動輒十余萬元一臺,且不適合中國人體格特征;由于研發投入大、周期長、市場規模不大等原因,國內廠商在移位機研發投入上也一直較為謹慎。
為了解決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騰訊團隊聯合合作伙伴做了充分的市場調研,結合中國老人的特征,運用科技和數字化的能力,聯動行業硬件廠商,前后經過10款機型的迭代,最終共同研發出了目前這款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
“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2.0已經申請了6項專利,并入選了工信部《2023年老年用品產品推廣目錄》。目前,每臺機器的價格可以控制在1.5萬元左右,極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產品經理高杰介紹。
融入數字技術和微信生態資源的這款移位機,是騰訊在助老硬件產品上開展“數實融合”的有益實踐;基于此實踐經驗,2024年,騰訊SSV也提出更創新、更開放的“銀發科技伙伴計劃“,通過“AI+數字化技術+生態資源“助力銀發產業智慧化。
未來,騰訊銀發輔抱式移位機也將在“銀發科技伙伴計劃”的支持下,接入由騰訊SSV統籌打造的數字化連接工具“銀發互連”,還將探索融入AI技術、和騰訊混元大模型合作,給產品增加陪伴、對話、交互功能,為用戶提供情緒價值。
“數實融合”助力產業和社會發展
除了在數字技術助力適老化領域的探索,在本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騰訊還展示了多款“數實融合”的產品和技術方案。
在聽力健康領域,騰訊與內外部合作伙伴進行了深度共創,探索出了一套“銀發聽力健康小程序+天籟inside助聽器+遠程聽力服務平臺+老人聽力健康服務閉環”的騰訊銀發聽力健康數字化干預方案。
這套方案不僅能夠向助聽器廠商輸出騰訊會議背后的天籟音頻AI技術及遠程驗配服務平臺,幫助助聽器產品將復雜場景下語音的清晰度和可懂度提升85%;還可以對外提供完整的數字化產品方案,支持開展大規模的聽力健康促進行動,實現“早篩查、早干預”的聽力健康新模式。
騰訊銀發聽力健康數字化干預方案
在社會應急領域,騰訊研發了心肺復蘇AI科普機器人,通過這個“AI教練”的指導,可以將心肺復蘇等急救知識普及到更廣泛的人群;在深圳打造的“5分鐘社會救援圈” ,建立了涵蓋事發現場、社會志愿者、社康醫院的社會化急救體系。
目前,深圳已有超1.1萬臺急救設備AED與超30萬急救志愿者接入騰訊應急開放平臺;自2023年9月系統上線以來,已通過平臺成功救助207例突發疾病的患者。項目培訓的志愿者參與救助超150起,其中有超50例是對心臟驟停患者的救助。
參觀者現場體驗騰訊心肺復蘇AI科普機器人
此外,騰訊還展示了微信刷掌支付、全動飛行模擬機視景系統、全息視頻 6DoF(六自由度)、騰訊水墨畫、騰訊云賦能實體經濟等產品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