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錢江晚報 發布時間:2023-4-13 9:40
如果用AI技術“復活”去世的人,你能接受嗎?B站博主@吳伍六是上海一位24歲的視覺設計師。他用AI工具生成了已經離世的奶奶的虛擬數字人,并和她用視頻對話。視頻里,AI奶奶講著方言,頭發花白,沒有牙齒,像她生前一樣嘮叨。
人工智能是熱門科技,也是社會熱點話題,前段時間的ChatGPT攪動風云,至今余波未息。這一次也是如此,視頻一出,有人從視頻里看到了親情和溫暖,有人看到了科技在彌補人生缺憾時的魔力……
不同時空的場景以這樣一種科技的方式并存于世,可以說,那種穿透力已經開始叩問社會的承受力,考驗我們對生命的理解。
從被奉上神壇的阿爾法狗到身邊的AI奶奶,不管你承不承認,人工智能已經深入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問題也開始一點點顯現出來。還有合成的視頻會不會被濫用,會不會為詐騙行方便等等。
可以說,因為人工智能的顛覆性影響,討論已經從科技領域蔓延至倫理道德、法律等各個領域。
4月11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就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研發、應用等不同環節需遵循的社會倫理、對知識產權與個人隱私保障等法律義務,以及服務平臺應遵守的相關法規和應盡責任,明確了標準和要求。
對人工智能應用確立邊界,并不是要限制它的發展,更不是要為其設置條條框框,而是要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健康發展和規范應用,盡量使“技術向善”。因為這項技術不僅將深刻影響千行百業的發展,也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未來生活。
對企業來說,要注意避免資本熱捧這項技術所產生的泡沫。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應用場景和商業化探索上還處于初始階段,一些公司在相關技術上并沒有太多突破,甚至不少公司業績處于虧損狀態,股價卻先突飛猛進。這其中,既有市場資金有意捧之炒之,相關上市公司股票被動身價上漲;也有部分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企圖趁機撈一筆就走。但無一例外的是,概念炒作越烈,市場泡沫越大,越對相關行業發展無益。
我們的底線是,人工智能應該由人主導,要促進個體的幸福和人類的進步。
立好規矩、劃好紅線,人工智能才能更好造福人類,而不是成為威脅。期待我國的AI技術和產業推進,盡快來到更加規范透明的監管體系下。
多一份行穩致遠的從容,少一份急功近利的浮躁,方能讓人工智能更好地走進生活,方便你我。(本報評論員 高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