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羊城晚報 發布時間:2023-1-16 9:57
原標題:汕頭港 新春將至貨物進出繁忙流暢 海關多舉措助力轄區外向型經濟高質量發展
汕頭國際集裝箱碼頭內,進進出出的集裝箱拖車來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汕頭港海關報關大廳、查驗平臺和進境船舶上,關員們有條不紊地辦理著各項通關監管業務……新春佳節將至,羊城晚報記者近日到汕頭港口岸走訪時看到,這里依舊一片繁忙景象,不計其數的商品從這里進入粵東,也從這里走向世界。
科技賦能強監管
一輛裝載有鋁制易拉蓋的貨車緩緩駛過H986機檢通道進行圖像掃描,人工智能程序短短幾秒鐘就得出“未見異常”的結論。經審圖關員綜合研判確認后,該批貨物順利放行銷往海外。
“易拉罐類產品在人工查驗裝卸過程中容易出現變形及破損,智能審圖‘無感查驗’幫我們解決了難題。”廣東某聯包裝股份有限公司海關業務聯系人楊偉航說。
一系列科技手段的應用,有效支撐了汕頭港海關監管效能、服務效能“雙提升”。
保供穩鏈暢循環
日前,在汕頭港海關監管下,247.5噸線型低密度聚乙烯有序地從進境貨輪直接起卸至運輸車輛、提離碼頭,通過“船邊直提”監管模式直接運往汕頭海灣物資有限公司。
“2022年,我們通過‘船邊直提’進口了2000多噸生產原料,提箱時間從原來的1至2天壓縮到了2小時。”上述公司報關經理余曉生告訴記者,在該模式下,進口貨物物流成本大幅縮減。
運用“船邊直提”模式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是汕頭港海關保供穩鏈的一個縮影。
據悉,為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汕頭港海關持續優化流程暢通鏈條,同時,深化關港信息互聯互通提升港區作業效率,進一步打通口岸物流“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口岸過貨能力和通行效能。
服務惠企促發展
近日,廣東省潮州市江宏塑料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內,工作人員正在抓緊時間對BOPP薄膜生產設備及零配件進行安裝調試。
“到目前我們已經從德國進口了7批生產設備,貨值8900多萬元。”上述公司項目負責人楊鐸告訴記者,這是其所在公司的首條進口生產線,順利投產后預計年產能5萬噸、年營業額約達5.5億元。“感謝汕頭港海關為我們提供‘一對一’通關服務,制定了個性化通關方案,這些設備才能夠順利通關、迅速到位。”
據悉,近年來,汕頭港海關不斷完善服務企業長效機制,落實一系列穩外貿措施,為粵東地區的市場主體恢復活力注入了“強心劑”。
(羊城晚報 2023年01月13日 版次:A09 欄目:新春走基層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趙映光 通訊員 洪綺珩 袁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