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子報 發布時間:2021-12-29 8:23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列為重點工作之一。今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用3年時間,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雙碳”目標下,數據中心是各項新技術算力支撐的重要基礎設施,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數據中心建設步伐加快。
“東數西算”推動數據中心向西遷移
從全國數據中心分布來看,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地區應用規模較大,目前存量數據中心機架數量約占全國總數的一半。受到能耗指標、電力成本等多方面因素限制,東部地區發展大規模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較大。相比之下,西部地區在氣候、土地資源、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天然優勢,近年來成為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區。烏蘭察布、貴州等吸引阿里巴巴、百度、騰訊、華為、快手等行業頭部企業云計算數據中心落地建設。
在數據中心向西遷移的趨勢下,政策層面也開始加強頂層設計。今年5月,《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正式發布,開啟對全國各地區數據中心運行的系統性規劃。《實施方案》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8個地區部署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地區將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本地區數據中心主要承接全國范圍需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7月印發的《行動計劃》提出建設具有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數據中心,助力國家樞紐節點數據中心高質量建設,進一步提升國家樞紐節點的網絡質量、算力和安全性。
數據中心減碳在行動
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數據量持續上漲,數據中心使用率居高不下,能耗問題日益突出。
對于如何推動傳統數據中心向綠色節能的新型數據中心過渡,政府從頂層設計層面,對數據中心減碳做出了系統性的工作部署。《行動計劃》指出,新型數據中心要從三個層面走高效、清潔、集約、循環的綠色低碳發展道路。
一是加快先進綠色技術產品應用。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創建、運維和改造,鼓勵應用高效IT設備、制冷系統、供配電系統、輔助系統技術產品,加強動力電池梯次利用產品推廣應用。二是持續提升高效清潔能源利用水平。引導新型數據中心向新能源發電側建設,就地消納新能源,推動新型數據中心持續優化用能結構。建立健全綠色低碳數據中心標準體系,持續開展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等級評估。三是優化綠色管理能力。推動企業深化新型數據中心綠色設計、施工、采購與運營管理,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支持對高耗低效的數據中心加快整合與改造。
相關企業在推動數據中心綠色化轉型上,已經開啟了先期探索。從能源結構調整的層面來看,用特制液體取代空氣作為冷媒為發熱部件進行散熱的液冷技術,成為業內熱議的數據中心減碳新方法。目前,中科曙光、阿里巴巴、華為、聯想、浪潮等廠商已開始涉足液冷領域。賽迪顧問統計數據顯示,2025年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將超千億元。
從技術融合發展的角度來談數據中心減碳問題,可以采用“比特管理瓦特”的方法,這是華為西歐總裁李強在2021巴塞羅那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提出的概念。比特是數字信息的基本單位,瓦特是能量的基本單位。用比特來管理瓦特,就是用數字技術實現更高效的能源管理。李強指出,整合數字和能源技術可以推動人工智能、連接性和云計算方面的新技術進步,以此實現能源行業的數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