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機近期能否進入快遞業?
來源:山東物流網 發布時間:2015-12-22 9:2 編輯:方方
不久前亞馬遜公布了他們的PrimeAir快遞服務的無人機模型。TopGear的前主持人吉米·克拉克森在廣告中為這款無人機做了代言。這款無人機基本的設計靈感來源于2013年亞馬遜的CEO杰夫·貝佐斯設想的那款黑色快遞無人機。2015年的這款新式快遞無人機將能承載5磅重的貨物,在水平飛行之前它能像直升機那樣垂直升空。
目前谷歌、亞馬遜等公司都在研發無人機來完成送貨服務,但無人機送貨依然面臨著管理法規、技術、可行性和隱性成本的問題,實現之路尚困難重重。
根據最近的報道,谷歌名為“ProjectWing”的無人機送貨服務,計劃在“2017年的某個時間”推出。亞馬遜在兩年前就宣布計劃在2015年推出“PrimeAir”無人機送貨服務,但至今只推出了一款原型機。正如Matternet、Fleye、Skycatch等幾家初創公司一樣,阿里巴巴也在研發這項技術。
在亞馬遜公布的視頻中,這架無人機嗖地一下就升上了400英尺的高空,隨后飛往遠處從視野中消失。目前根據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規定,無論是商用無人機還是無人機愛好者的無人機都必須保持在操作員的視野之內飛行。在未來這一規則或許會被改變,而這一視頻也給我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究竟由誰來操控這些快遞無人機呢?
看看最新的飛行科技以及美國聯邦航空局的近期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是“無人”。
日前,美國聯邦航空局對一個全自動的無人機系統首次授予了使用許可,該無人機系統被設計用于檢查信號塔、風電場以及其他大型建筑。美國聯邦航空局在發布商用無人機使用細則時承擔了極大的風險,當這些細則落實后,他們才敢授予許可,準許無人機應用于商業活動。
這個所獲得許可的無人機系統由自動化解決方案開發商PRENAV與無人機公司HawkAerial共同合作完成。美國聯邦航空局愿意授予使用許可的事實傳遞出一個積極的信號,那就是人們長期以來期盼的無人機快遞、無人機監測以及為防止重大空難事故的無人機相關立法終將到來。
PRENAV的CEONathanSchuett說:“一般情況下,使用無人機進行建筑檢測的操作員最好還是專業的飛行員,因為在近距飛行的狀況下GPS的效果并不好。PRENAV的系統是第一個由美國聯邦航空局許可的能自動執行此類任務的系統,我們系統中的無人機將與地面的機器人協同合作。”
PRENAV的無人機能夠按照事先規劃的路線往返飛行,近距離地精確拍攝建筑物的圖像,并且能打造出一個精確的三維模型。這一系統主要由一架商用無人機以及一個指揮機器人構成,它的軟件能夠制訂任務計劃并分析數據。該系統能夠幫助PRENAV的用戶準確檢查并分析建筑上每一個細小之處。
PRENAV對無人機的準確性上能有多少提升呢?該公司最近在舊金山的飛行器國際攝影節(FRiFF)上放映了一則小短片,這則短片演示了配備有PRENAV的無人機準確按照預先設置的指令在空中拼寫出字母并利用光創作出復雜的圖案。
不難預見,PRENAV系統中的一些特性將會在未來被亞馬遜快遞無人機所采用。目前亞馬遜尚未公布出PrimeAir的詳細日程表,而美國聯邦航空局的工作進度也決定了無人機快遞不可能短期之內一蹴而就。
現在無人機已經用于幫農民監督他們的土地,用于航空攝影、財產調查、災難援助,當然還有用于軍事目的。因此無人機對某些特定的需求是非常有用的。然而,無人機目前還未在任何地方用于運送包裹。而且在一段時間內也會困難重重。
首先,是備受關注的監督問題。雖然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允許企業做無人機送貨的研究,但規定無人駕駛飛機到2020年必須提供無人機認證。專家稱,更有可能是在2025年。
歐洲委員會也表示將會為民用無人機的使用制定“嚴格的新標準”,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會連同擬議立法一起發布。這些只是那些無人機送貨公司會提出反對的一些法規。規則是可以改變的,但是,企業必須要首先證明無人機送貨是安全的。
其次,那些想采用無人機送貨的公司承認,還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需要解決。今年早些時候,正在進行無人機研究的UPS快遞公司稱,“無人機到現在還不能成為可行的送貨工具的技術原因還有很多。”
電池壽命、天氣、不可靠的位置數據、攻擊性鳥類和包裹被小偷攔截或者被擊落(更可能發生在美國),都被列為需要克服的障礙。
無人機公司Fleye的一位創辦者說:“使無人機飛過人口稠密的地區,需要尖端技術才能確保無人機不會撞到人或物,識別到其他飛行器,受空中交通管制,要有故障保護機制,及允許無人機在空中飛行的法律和保險環境”。他補充道,“我們正在努力,但是通過無人機送貨在短期內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存在的問題還有無人機送貨的哪些模式是可行的?它們在實踐中會如何使包裹降落呢?亞馬遜等公司稱,無人機可以幫助解決“最后路程”(供應鏈的最后一站)的問題,這可能會是令消費者沮喪的,昂貴且效率低。相比而言,使用無人機送貨可能更便宜。
當他們在工作的時候,顧客常常需要送貨司機把貨物卸在一個“安全的地方”。在大城市,大多數人住在公寓里(通常沒有看門人)。在這種情況下無人機該怎么送貨呢?甚至在非城市地區,包裹如何才能送到人們的家里?定位數據是否足夠準確能確保它們降落到到顧客家里。
有人建議,無人機可以運送儲物柜的密碼,客戶可以自己去取。但是,如果無人機送貨需要客戶做的比有人送貨更多,那么人們為什么要選擇這種購物方式呢?
最后,還有一個隱性成本在里邊,因為如果他們的無人機要在30分鐘內送到客戶手中的話,企業將不得不重新安置他們的配送中心,從租金便宜的城外地點移到昂貴的市中心地區。30分鐘內送達,是一些企業承諾過的。
美國房地產巨頭高力國際負責歐洲、中東、非洲三地區工業和物流的主管蒂姆·戴維斯說:“事實上,隨著租金的升高和空域管制的日益復雜化,無人機可能會在貨運領域遇到更多麻煩。”
這些只是一些在企業考慮部署無人機送貨之前需要克服的障礙。并不是說無人機送貨不會實現,而是說這遠比亞馬遜或谷歌所說的更困難、更復雜也更遙遠。